非语言预设在翻译中的体现及不同翻译方法的得失.docxVIP

非语言预设在翻译中的体现及不同翻译方法的得失.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非语言预设在翻译中的体现及不同翻译方法的得失

?

?

非语言预设在翻译中的体现及不同翻译方法的得失

www.LWlm.coM引言

语用学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指示(dEixis)、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预设(presupposition)、言语行为(speechacts)及关联理论(relevance)等,其中预设是被论及最多的话题之一。国外语言学界Levinson(1983,2001,2006)、Yule(1985,1996,2000,2005)等人对各类预设的见解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语用预设的最基本观点。国内学者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预设和蕴涵(entailment)的区分、预设的分类及功能,以及预设引发项等问题发表了一些论文,总体上是对国外理论的介绍和应用。随着90年代末语篇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引入,国内预设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研究单位——句子的界限,延伸到探讨语用预设对语篇的意义,如朱与苗(2000)的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于此同时语用预设研究也呈现出多学科的特点,显示出与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及翻译研究等学科相结合的趋势。Fawcett(1997,2007)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非语言预设对翻译的影响,目前国内对语用预设与翻译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多。然而语用预设是翻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从翻译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非语言语用预设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不同处理方法的得失。

预设概述

预设一词由哲学家Frege(1892)最先提出,Russell(1905)和Strawson(1952)也从逻辑角度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为语言学对预设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哲学理据。语言学界介入对预设的研究大概是在1969年之后,最先是在语义学范围内,讨论了如蕴涵(entailment)或逻辑因果(logicalconsequence)等问题,形成了语义预设(semanticpresupposition)的基本概念。语义预设关注句子陈述(statement)成立的前提条件,研究真实(true)、谬误(false)及否定陈述(negation)等问题。(Levinson1983,2006:167-76)

继而许多学者发现预设不仅仅涉及到语义问题,很多情况下与说话者的前提、语境以及人们对世界的知识等有密切关系,如Keenan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来讨论说话人与句子在语境中的合适性之间的关系(Keenan1971,ascitedinLevinson1983)。Levinson认为虽然语用预设的研究者们提出了的定义不同,但一般都涉及两个方面:适宜性(appropriateness,orfelicity)和共有知识或共同假设(mutualknowledge,orcommonground,orjointassumption)。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为了合理地解释一种行为、理论、表达或话语而对所有背景知识的假设是人们对预设的常识性的概念,不属于的语用预设的专门研究范围,严格意义上的预设是指从语用指示或语言表达推导出的预设(1983,2001,2006:168,20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学者非常重视对共有知识或共同假设类的预设研究,如Yule(1985:131-32)提出: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建立在听话者共有信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对共有信息的假设也许是错误的,但往往可以凸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言使用问题。在日常交往中,说话人的前提、话语语境及听话人的共有知识是日常沟通得以顺利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本论文采用了广义上的预设概念,并着眼于背景知识类的语用预设。

非语言预设与翻译

同日常交流中的发话者一样,译者也要把译本信息传递给读者,为了使源语顺利地转化为译语,译者

要时时考虑读者是否具备充分理解译本所必须的知识,否则很难实现翻译的目的。过高估计读者已知信息会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过低估计,又会导致读者读译文如拾人牙慧、索然寡味,尺度很难掌握。

语用预设的产生离www.LWlm.coM不开前提语(presuppositiontrigger),如“你又迟到了”这句话的预设的前提语是“又”。何(Levinson,2001,2006:F28)指出“前提语是前提的语言表徵,是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表明存在前提的信号。但是要注意的是前提并不就是这些前提语产生的,前提语只表明说话人在说话时具有一定的前提”,说话人的前提既包括语言表达,也包括语境和文化等共有知识或假设。Fawcett(1997/2007:124-125)也根据前提语的类型,把语用预设区分为语言预设与非语言预设,认为由语境、文化等触发的非语言预设往往是译者在翻译中的更为感兴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6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