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解析版).docxVIP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穿部分)

第11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商业贸易及货币与赋税制度

名目

考情分析

复习目标

网络构建

梳理猜测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选必一)

【夯基·学问梳理】

学问点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学问点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学问点3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提升·考向猜测】

考向1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

考点二中国古代商贸、货币与赋税制度

【夯基·学问梳理】

学问点1商业贸易的起源与进展(选必二)

学问点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选必二)

学问点3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选必一)

【提升·考向猜测】

考向1中国古代商贸

考向2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考向3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真题感悟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

2023浙江卷非选择题,15分

2022天津卷非选择题,20分

2022海南卷选择题,3分

2022北京卷选择题,3分

2021海南卷选择题,3分

2021湖北卷选择题,3分

这部分内容是新教材新加出来的学问点,但是近三年考查较多,复习时和当时的朝代背景相结合,放到特定的时期理解记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中国古代商贸

2022河北卷选择题,3分

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商贸部分是经济史的重要环节,复习时重点关注史料部分。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2022湖北卷选择题,3分

2020海南卷选择题,2分

2020全国新课标Ⅲ卷,4分

近年考查多,考查方式是图文结合,跨度较大,需要同学能够快速理清货币进展史。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2023湖南卷非选择题,18分

2023浙江卷选择题,3分

2022北京卷非选择题,12分

2021湖北卷非选择题,14分

2021辽宁卷选择题,3分

2021广东卷选择题,3分

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将历朝历代赋税制度理清,还要对赋税变化重点把握。

理解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法治教化的特点,明白法治教化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的影响。

概述中国古代商贸、货币与赋税制度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经济进展的影响。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教化

学问点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夏商:君主及奴隶主贵族可以任凭残害奴隶。

2.西周: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有肯定的进步性。

3.东周:

(1)背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查找治国新思想,消灭百家争鸣局面。

(2)代表:①儒家:德治思想;②法家:法治思想。

a.儒家的德治思想

1早期: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

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代表

时代

治国思想

教化思想

理论来源

孔子

春秋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性善

孟子

战国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法家的法治思想

1早期国家:已经有了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消灭。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代表

国别

治国主见(实践)

社会教化

理论来源

韩非

韩国

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

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人性恶

商鞅

秦国

颁行法令,爱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结果:

a.儒家主见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不适用于战斗激烈的战国时期。

b.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学问点2: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朝:

(1)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

(2)云梦睡虎地秦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的生疏。

2.汉朝:

(1)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2)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等出土简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汉律的生疏。

(3)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3.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1)缘由: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学问分子以经注律。

②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4.唐朝

(1)删繁就简:

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

②唐高宗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阅历;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礼法结合的典范:唐律。

(3)礼治:732年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

①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

②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拉伯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好的 好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