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策略.docx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策略

?

?

【摘要】本文以《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学为例,论述小学科学课走向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策略,提出重构学习目标、重整意义联结的学习素材、重塑思维进阶的学习活动、重审批判建构的学习体验,构建突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度学习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光是怎样传播的》

GA

0450-9889(2020)25-0054-02

小學科学课堂教学中,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对于师生来说早已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的探究学习浅尝辄止,不少教师的探究指导常常浮于表面。缺少“好评”、缺乏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大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缺立意、学习素材缺联结、学习活动缺进阶、学习体验缺批判。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小学科学课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厘清内容,重构学习目标

科学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提到:“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聚焦显性的、具体的科学概念,很难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学习目标常常定位于“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具体概念上。然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本课学习目标应侧重于“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一核心概念与物质的本质属性有关。也就是说,该课的学习目标应定位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微粒的特征”。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厘清学习内容,把握学习内容所暗含和指向的核心概念,并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典型素材,用恰当的、生动的方法打造学习内容框架,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大概念,理解周围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思维是科学课堂教学师生的核心活动,是科学学科的本质特征,科学探究应是基于思维的探究。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定位,总会形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后,势必对探究活动有不同的安排;侧重不同的探究活动,势必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引发孩子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学中,其学习重点是“用实验来验证光是如何传播的”,对于这个问题的验证,实验步骤清晰、操作简单。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出假设、判断推理、操作验证来探究“光的本质特征”,明确学习目标的设置,从而让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寻找学习素材,探究活动设计

(一)寻找素材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有关的学习素材,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实践探究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中,师生的探究学习活动通常以手电筒光、汽车灯光以及树间的阳光为案例,实现对“光是直线传播”概念的理解。然而,这些实例仅仅是对“光是直线传播”的枚举,并非论证的雏形。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有与光的传播本质有着更多相似的事物,比如足球、乒乓球等,作为概念形成的媒介。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模型”认识周围的世界,理解事物的规律。教师需要从学生需求、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方面加以考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科学概念,寻找到适切的探究素材。

(二)活动设计

中国工程院韦钰院士在“围绕概念和模型组织教学”讲座中提到,认知科学和神经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围绕模型和概念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运用抽象、概括、类比、联想等方法获取概念、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在《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的教学中,实验活动常常利用手电筒的光,透过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同种规格纸板中间的孔,照射到纸屏上,再将这些纸板偏离原来的直线,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通过纸板中间的孔,照射到纸屏上,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教材设计的实验大多过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不用做实验就知道结果,探究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重新设计探究活动,如选择足球射门路线,围绕可见的足球运动轨迹,如平直地滚球、大弧线香蕉球、小弧波浪球等,推测不可见光的传播路线。这一探究学习内容既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又充分体现了深度学习的过程性特征。

三、把握实证,创新学习活动

(一)从证实到证伪

韦钰院士指出,科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目标,科学教育应该致力于收集和实证的科学能力。科学的实证逻辑包括证实和证伪,证实和证伪属于同一主题下并存的探究活动,两者是科学探究实证的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