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人的关系视域下微信朋友圈展示期限设置研究.docxVIP

技术与人的关系视域下微信朋友圈展示期限设置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技术与人的关系视域下微信朋友圈展示期限设置研究

?

?

黄晨

摘要:微信朋友圈“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的功能设置,在推出之后就得到了很多用户的拥趸。用户大量使用的背后,有着复杂而微妙的动机。本文通过质化研究方式揭示其背后的动机和逻辑,以及这一功能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后认为,用户使用这一功能,在遮蔽某些信息的同时,也在释放某些特定的信息。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期限设置;人际关系

1提出问题

当今社会是媒介化社会,偌大的地球已成为“地球村”,[1]人们的社交模式越来越“线上化”,网络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无处不在。[2]随着微信的影响越来越大,微信朋友圈不再是熟人自娱自乐的小圈子,而是逐渐成为个体扩展社会关系的重要平台。以致朋友圈中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微信平台准入门槛低,[3]保护隐私就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但它毕竟顺应了时代发展,[4]成了当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团队推出“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的功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一功能。那么,用户使用“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功能的动机是什么?使用这一功能后,用户的体验如何?它对用户人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使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10个用户进行深度访谈,他们的年龄在18~30岁。为提高访谈对象的代表性,在访谈对象选择上兼顾男女性别均衡,在职业上也考虑多元化。

2适度展示:虚拟空间中人际场域的“在场”宣示

2.1刷存在感

本文所说的存在感不同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刻意表现,它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种吸引他人注意从而展示自我的手段。正所谓寻找平淡生活里的“刺”,相对固定的交友群,简单的信息接收却不能切身感受,会带给用户新形式的孤独,[5]日常的重复劳动让人很难从平凡生活中跳脱出来,微信朋友圈适时推出的“三天可见”这一傲娇而又异常的功能,恰到好处地帮助用户在枯燥的生活圈里刷一刷存在感。例如,有个访谈对象说:“我觉得三天可见这个功能就是很傲娇,设置之后也是在朋友圈里刷了一波存在感,就是让大家不要忘记我吧。”还有个访谈对象说:“我设置了三天可见之后,很多许久不联系的朋友也来问我,发现其实他们还是在关心着我的,这种感觉真好。”

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按照别人的期待表演的,在他人注视和自我期待中,个体有目的、有意识地按照某种方式表达自己,塑造个人在前台的形象。[6]刷存在感就是这样一种有意识的表演。

2.2标签化展示

“语言表达”是展示和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7]朋友圈是方便快捷地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发表动态,很容易给好友留下一种印象标签。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设置“三天可见”的用户大多是生活比较精致、注重个人形象的人,他们认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物质已不是稀缺资源,[8]个人印象标签才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访谈对象说:“我是一名教师,朋友圈里有很多家长,我不希望他们看到我另外一面。”

在远古时代,为了吸引异性将矿物质颜料描绘到身体上,或采集植物装饰身体,这些都是个人形象管理和设计。到当代社会更是这样,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的品牌形象建构。[9]在微信朋友圈,选择这一功能来进行标签化展示,也就是个人的形象管理。

3有限遮蔽:自我保护或制造神秘

3.1安全感

当前社会,自媒体传播是常态,个人即传播主体,[10]自媒体成为人与人之间构建联系的最方便快捷的桥梁。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已经养成习惯,即第一次见面就先加一个微信。但这其中隐藏着的个人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11]在我们的访谈中,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了这方面的担忧。[12]例如,一个受访者说:“因为工作需要,我每天要加大量的客户成为微信新好友,我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他们通过我的朋友圈可以快速地知道我的长相和过去的生活等,这让我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并且,他们也因为这种安全感需要,在使用这一设置功能。例如,有受访者说:“主要还是针对不熟悉的人吧,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生活展示给不熟悉的人看。”

安全需要是人的重要需要,是人类生活幸福安宁的基本保障。[13]如今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人人都隐藏在键盘背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14]网络安全危机更是频频发生,在无法准确识别对方好坏的前提下,用户使用这一功能再自然不过。

3.2告别感

微信朋友圈既展示现实又表达梦想。准确地说,有很多时候是用户在呈现一个理想的自我,这就涉及如何告别过去这样一个问题。告别很难,并非轻而易举,但告别感却容易营造。情感在媒介传播中经常被传播者当作一种表现性工具来使用,以此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15]例如,一个访谈对象说:“设置三天可见,是想跟过去道别。”还有一个访谈对象说:“三天前的模样,配不上我今天的气质。”有一个访谈对象说得更为深入细腻:“发朋友圈只是当时当地的

文档评论(0)

186****5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