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习第16章近代物理第01练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解析版).doc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习第16章近代物理第01练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近代物理

第01练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目标

知识点

目标一

黑体辐射及实验规律

目标二

光电效应

目标三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目标四

康普顿效应的现象

1.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运动的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波是一种概率波,对大量光子才有意义;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有动量,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

本题主要考查德布罗意波和黑体辐射理论,明确各种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解答】

A.光电效应说明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热中子在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即运动的实物粒子具有波的特性,即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电磁辐射具有量子化,即黑体辐射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所以黑体辐射用光的粒子性解释,故C错误;

D.根据的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p,p2

故选B。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

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但一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具体落在哪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

C.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D.玻尔认为,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服从经典力学规律,轨道半径是连续的,可以取任意值

【答案】A?

【解析】解:A、根据黑体的定义可知,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故A正确;

B、光波是一种概率波,一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具体落在哪一点,是不可以确定的,但落在各点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故B错误;

C、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

D、玻尔认为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服从经典力学规律,但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黑体的定义可判断;一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具体落在哪一点,是随机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玻尔认为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及玻尔理论,考查知识点针对性强,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3.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10?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6.63×10

A.1×102m B.3×10

【答案】B?

【解析】解:设每个光子的能量大小为?,则有:

?=?ν=?cλ=6.63×10?34×3×1086×10?7J=3.315×10?19J

因为该光源辐射的功率为113W,由W=pt可知,每秒向外辐射的能量为

W=113×1J=113J

即以光源为球心,每秒通过某球面的光子能量为113J。故距离光源R处的球面满足数学公式:

4.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逊发现了中子,被称为“中子之父”

B.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90235U,产生的新核比结合能较?90235U小

C.普朗克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解答】

解:A.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A错误;

B.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90235U,产生的新核比?90235U更稳定,比结合能比较大,故B错误;

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用这些光照射金属钙。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3.20eV.能够从金属钙的表面照射出光电子的光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解析】解:根据组合公式,C42=6,可知,大量的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它们的能量分别是:

E1=?0.85eV?(?1.51eV)=0.66eV,

E2=?0.85eV?(?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