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互联网+高中历史”融合教学探究
?
?
黎榕洁朱小梦
摘要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互联网与高中历史教学相融合,构建了包含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意义构建三个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针对各项教学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优化历史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互联网+历史融合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互联网教育技术与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延伸历史教学的内涵和边界。本文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探讨了如何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将互联网引入课堂,让历史教学与互联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建构及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1“互联网+高中历史”融合教学的依据
1.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教师其辅助作用,对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1.2互联网的物质支持
互联网的大数据、共享平台、远程交互等功能,为历史的教学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互联网中的历史图片、音像视频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运用它们创设历史情境,使高中历史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历史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也可以运用网络的及时性,挖掘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时事或新观点为学生架起历史与现实相联的桥梁,通过历史理解现实,通过现实感悟历史。另外,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和远程交互既可以实时共享课件等教学资源,也可通过在线交流平台,及时促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得学习更加泛在化和移动化。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行为等,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互联网+高中历史”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皮亚杰等研究的基础上,加侬和柯蕾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CLD),这是教师在“支援学习者的过程”的教育信念下,作为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而编制建构式学习图案的方法,它由情境、问题、支架、协作、展示和反思六个要素构成。(如图1)
本文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互联网与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构建“互联网+高中历史”融合教学模式。其中主要包含三个环节:(1)创设情境,启发思考。通过构建有意义的情境,搭建合适的桥梁,启发学生思考;(2)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相互交流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3)总结展示,意义建构。通过总结展示成果,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内化,完成历史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理论下“互联网+高中历史”融合教学具体策略
3.1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情境是历史课堂的基本要素,学习者只有回归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更好地感触历史,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探索历史,因而将学习者带入所讲述的历史氛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敏锐、及时地捕捉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真实问题,将之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方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习情境更加接近真实,为学生架起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历史资源,创设有利于历史问题解决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帮助学生在观赏过程中深化理解。如《甲午中日战争》,教师授课前,先为大家展示一段《大国崛起》中日本人和李鸿章在马关签订屈辱条约的视频,并配上导语“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一败涂地,签订屈辱条约,中华民族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至此画面停止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面临这样的境地?之后,教师在视频中展示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社会状况,再展示同时期清政府专制腐败的资料,引发学生的思想冲突。
3.2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情景引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积极参与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合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含师生间协作与生生间协作。互联网的三大优势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互动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师生间互动合作的历史建构性学习提供了新渠道,如共享学习资源、在线交流等。
例如《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搜索、选择资源,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由学生独立思考并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中国战败的原因以及这场战争对中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