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石钟山记》【教考融合】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含答案.pdfVIP

第12课《石钟山记》【教考融合】高二下学期语文同步练习(统编版选修下册)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石钟山记》教考融合练习

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唐人李渤在《辨石钟山记》中记载: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

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

(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欹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

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

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这)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

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冠之。聊刊(修订)前谬,留遗

将来。

由上文可知,李渤的考察有两点是苏轼所不及的,其一是“跻崖穿洞”,特别是“穿洞”,苏

轼没有进行该项考察。李渤所“遇”的“双石”,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苏轼已无缘得见了。

所以苏轼对山体的石质没有多少感性认识,更不用说深刻印象了。其二是李渤“不耻下问”地

“询诸水滨”,苏轼却没有找“渔工水师”进行调查,大概认为他们“虽知而不能言”。李渤从

“土著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还“扣而聆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

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李渤的观点不能说失之臆断和草率,李渤的表现岂可讥之“陋”

乎?!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最后一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三秦大地广为流传一句话:“听了秦腔,肉酒不香。”

B.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悔不当初,这时候总是需要运用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

自己。

C.《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2、选文的论证极具说服力,请问其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中画波浪线句可改为“李渤从‘居民’口中得知那两块大石叫‘石钟’后,‘扣而聆

之’,待验证无误了,才得出山是依据石钟石而得名的结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一句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

成就。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他的议论文吸收《战国策》《孟子》《庄子》以及贾谊

等人的长处。但他更为精美的是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等类文章,做到了涉笔成趣,姿态横

生。①,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多种写作手法糅合起来,随着自己的

情感思绪信笔写去。②,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了意脉。如《文与可画筼筜谷偃记》

似乎全无结构,实际上每一层都围绕对文与可的追怀展开,有其内在的联系。《石钟山记》

先是就命名缘由提出怀疑,而后自然转入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出“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

“臆断其有无”的言论,文章的气势、结构、脉络在叙事、写景、言论之间,③,

不见人工安排的痕迹。

5、调整下面画线句子的语序,使前后句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离,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

大幸。苏堤无言,湖水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东坡的诗篇被惊涛拍击着。总之,这个

不太幸运的人幸运地活进了历史的千年中去了,活得让人瞻仰,让人叹佩。

6、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序号,并对错误加

以修改。

①赫赫有名的“栽酒堂”是苏轼到达儋州后与弟子们以文会友、弘扬文教。②海南的第一个

举人姜唐佐、第一个进士符确,与苏轼只是萍水相逢,却都成了苏轼的学生。③苏轼在儋州生活

了三年,努力去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以随遇而安的态度对待异方风物。④有时他头戴竹笠,

身披蓑衣,脚蹬木屐,俨然像是一个老于农田的老农。⑤他甚至模仿当地人用椰子壳做了一顶

“椰子冠”,并在一首诗中表示“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良。”⑥也就是

说,他真诚地希望要是能学会黎族方言,就永远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3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