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从朝鲜弹道导弹改进看栅格翼技术
?
?
王继新
2016年8月24日,朝鲜“北极星”KN-11潜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朝鲜也迅速公布了试验相关照片。从照片中外界惊讶地发现,其与以往“北极星”导弹相比,多出来了多付栅格尾翼,这种情况在2016年6月22日试验成功的“舞水端”(“火星”10)导弹上也曾出现,这让外界质疑是否借助栅格翼技术解决了导致朝鲜导弹一再失败的问题。
朝鲜弹道导弹栅格翼情况
从目前情况来看,朝鲜掌握栅格翼技术已久,但最近在中程导弹“舞水端”和潜射导弹“北极星”上使用都尚属首次。总的来看,朝鲜目前共有3种型号的弹道导弹使用了栅格翼技术。
KN-02KN-02近程弹道导弹是朝鲜对苏联9K79“圆点”(SS-21“圣甲虫”)战术导弹的仿制,为单级固体燃料导弹,用于替换“蛙”7非制导火箭。据称朝鲜从叙利亚获取了SS-21导弹原型和数据,进行了逆向设计,但在设计中加入了朝鲜的设计,至少有一种原型保留了“圆点”导弹的栅格尾翼设计。在喷管出口处装有4个燃气舵,燃气舵与装尾段支架一侧的4个可折叠栅格翼相互联动,以控制导弹飞行,在主动段速度较低时由燃气舵控制,而在速度增大后由燃气舵和栅格翼联动控制,在再入大气层段则完全靠栅格翼来控制,控制机构为装在尾段内的4个液压伺服机构。
“舞水端”(“火星”10)朝鲜近期公布的2016年6月22日“舞水端”试验照片中首次出现了“舞水端”导弹根部四周带有一套对称配置的8副栅格翼,而此前朝鲜历次阅兵展出的“舞水端”和今年4月以来进行的多次试验中均未发现这种设计。由于苏联SS-20“先锋”导弹只采用4副栅格翼,因此朝鲜这种使用8副栅格翼的设计用于中程弹道导弹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估计“舞水端”导弹的可折叠栅格翼通过内部的液压联动机构与内部源于苏联SS-N-6导弹的两部游动发动机联动使用。这表明朝鲜工程师对“舞水端”导弹进行了较大改进,以提高其早期飞行的稳定性,通过外部空气动力控制来克服导弹本身的问题。这种改进是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的,是一个较快和直接的解决方案。
“北极星”(KN-11)与“舞水端”导弹的情况类似,朝鲜2016年8月24日试验成功的“北极星”KN-11潜射弹道导弹也采用了8副栅格尾翼,这也是栅格尾翼首次用于“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由于“北极星”KN-11导弹已经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因此其不可能使用游动发动机,而是采用了燃气舵与导弹根部对称配置的8副栅格翼联动控制导弹。从2016年3月24日朝鲜公布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影像看,其燃气舵烧蚀较为严重,因此其需要在助推段速度较高时与栅格翼配合控制导弹姿态。
2016年8月24日“北极星”潜射导弹试验与2016年6月22日“舞水端”试验的另一共同点就是在采用栅格尾翼设计后均取得试验成功,且都采用高弹道发射,“舞水端”在飞行400千米后成功溅落,“北极星”在飞行500米后成功命中海上目标区。这不得不让人认为栅格翼设计克服了两款导弹的技术障碍。
现代导弹栅格翼技术发展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苏联科学家对栅格翼的空气动力、结构、强度、质量以及工艺制造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由于当时对这种翼面的各种特性认识不足,栅格翼没有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栅格翼重新引起了各国重视。
小型导弹/炸弹50年代初,苏联就探讨了栅格翼气动特性的解析和工程计算方法,研究了风洞的实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气动计算和实验,同时也开展了栅格翼的结构、强度、生产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一套设计方法。除了飞船救生逃逸系统和弹道导弹之外,苏/俄在导弹上最成功的栅格翼应用是R-77中程空空导弹。90年代初,俄首次在R-77空空导弹上采用4片栅格尾翼舵面取代常规的舵面,这是世界上第1型采用栅格式尾翼舵面的空空导弹。栅格舵面取代传统的空气动力控制舵面,可以减轻尾翼质量、减少大攻角机动飞行时的气流分离、减小舵面气动铰链力矩,从而减小舵机功率,降低舵机能源,增大气动升力和控制力矩,提高低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和高速飞行时的机动性。栅格式尾翼因为其结构形状和小弦长,可以紧贴弹体折叠,这样导弹结构更加紧凑,易于存储和运输。以后,俄推出的“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也采用了栅格尾翼布局,其弹体尾部带有4片栅格翼,未发射状态下紧贴弹体折叠,从鱼雷管射出后栅格翼打开,在水中稳定潜行,能有效解决潜射导弹水中发射稳定性问题。
相对于苏/俄来说,美国开展栅格翼的工作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考虑该技术的实际工程化应用,与俄罗斯不同,其主要将该技术应用在了航空炸弹上。美国研制的栅格翼典型应用是其在阿富汗战争中首次使用的“炸弹之母”MOAB,其充分利用了栅格翼的可折叠性。MOAB炸弹外形较大,由C-130运输。栅格翼在待发状态下紧贴弹体,投放时打开,控制MOAB炸弹利用GPS信号攻击指定目标。大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