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系类别及其学习机制.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试论关系类别及其学习机制

?

?

摘要:关系类别是指类别的成员身份由一个共同的关系结构决定。其意义来自于其与其他实体的关系或其内部的一系列成分间的关系,关系类别强调关系结构的系统性。文章重点介绍和评述了相似性种类,关系类别和实体类别的联系和差异,关系类别的学习过程及机制——结构—映射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深入理解关系类别的学习;深入探讨校准和映射过程与其他基本认知过程的相互作用,为关系类别的学习提供更一致的认知观点。

关键词:关系类别;相似性;结构校准;结构映射

1引言

类别化过程是概念的掌握过程,也是人类对知识的组织和贮存过程。关于类别化过程的理论主要有两种:基于相似性的类别化理论和基于理论知识的类别化理论。

基于相似性的类别化理论认为,人们分类的依据是感知特征的相似性,强调认知加工过程是自下而上的。例如,“麻雀”与“黄莺”在外显感知特征上相似,而它们与“桌子”在外显感知特征上不相似。基于相似性的类别化理论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经典观、原型观和样例观。经典观认为:类别是由事物的充分必要特征定义的。原型观认为:类别具有一个抽象的类别原型,它是由类别中各样例特征的中心趋势构成的,类别成员与原型具有相似性。样例观认为:人们储存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类别样例,类别成员的判断依据是新样例与已有样例的相似性。基于相似性的类别化理论的模型建构一般是先提出心理表征结构的某种假设,然后提出样例比较的某种过程。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多维空间模型将概念表征为空间中的点,相似性是点彼此之间距离的函数。70年代Tversky的对比模型将概念表征为一系列特征,相似性由物体彼此共有的特征数决定。

基于理论知识的类别化理论认为,同一事物根据不同的理论知识背景可以归入不同的类别中,分类的依据是理论知识,强调认知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例如,“碗”,根据质地分类为“瓷器”;根据用途分类为“餐具”。

已有的研究和争论表明,类别化过程可能既受到相似性的影响,又受到个体已有理论知识的制约。争论中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在类别学习和类别使用方面,界定物体、活动及事件等类别的表征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1]。Gentner的系列研究[2-4]中则提出了关系类别以及关系结构校准和映射的观点。纵观类别学习的已有研究可以做出如下总结:相似性既包含特征相似性,也包含关系的相似性。依特征相似性形成的类别是实体类别,依关系相似性形成的类别是关系类别,关系类别学习中关系的获得又依赖于理论知识的获得。这样,针对基于相似性的类别化理论和基于理论知识的类别化理论间的争论,关系相似性和关系类别提出了一个调和的解释途径。Gentner提出关系类别的获得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类比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关系结构的校准和映射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将系统地综述关系类别的已有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2相似性和关系类别

2.1相似性的种类

类别化理论争论的焦点反映的是类别学习过程中心理表征假设的不同,要澄清两者的关系,首先要对不同种类的相似性加以区别。在各种域的比较中,相似性可以分为四种:表面相似性(mere-appearancesimilarity)、关系相似性、抽象相似性和全面相似性(overall/literalsimilarity)。

2.1.1表面相似性

表面相似性是指,在两域的比较中,物体的特征从基域映射到靶域,相似性程度取决于两域特征的重叠程度,即共有特征越多越相似,反之亦然。例如,“水面”像“镜子”,两者相似是因为均具有“明亮”、“表面是平的”等共同感知特征。这种匹配强调表面特征的相似。表面相似性经常出现于初学者和儿童的类别学习中[5,6]。

2.1.2关系相似性

关系相似性是指,在两域的比较中,物体间的关系或物体内在成分间的关系从基域映射到靶域。例如,“原子”像“太阳系”,因为两域均具有一种共同的关系,即一个较大物体(A)吸引另一个较小物体(B),导致较小物体(B)绕较大物体(A)旋转。具体表现为“原子核吸引电子,导致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相似于“太阳吸引行星,导致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关系相似性建立在个体一定的域知识基础之上。

2.1.3抽象相似性

抽象相似性是指,在两域的比较中,基域具有概括的抽象关系,但靶域具有具体关系,比较时,基域的抽象关系映射到靶域。例如,“中心力系”(acentralforcesystem)和“原子”具有抽象相似性,表现为基域“中心力系”包含抽象关系“中心物体吸引外周物体”或“小物体围绕大物体旋转”,靶域中存在具体关系“中心物体原子核吸引外周物体电子”或“小物体电子围绕大物体原子核旋转”[2]。抽象相似性经常出现于学习一种新的理论知识过程中,学习者先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