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pdf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第1页

乡村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立足新发展格局,秉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深度融合、农业

绿色发展、农业科技支撑、人居环境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示范建

设,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使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协同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要素保障上

聚焦聚力,为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

乡村治理效能探索创新路径、打造示范样板,以创造性张力奋力夺取乡村振兴高

分报表。

二、建设需求

1.缺乏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农田手段

现阶段农田的土地在不断地流转扩大,农田主对于经营的农田认识停留在以

道路和边界辦识记忆,对于经营的农田精确面积属性、便捷水系灌溉属性、坡度

信息、全区道路交通、土地性质和权属信息等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认识。导致种

植规划不合理、人力和农机调度不合理、生产资料浪费等情况。

2.缺乏有效的生产资料管理手段

农业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生产资料,由于缺乏农资消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难以实时掌握准确的生产资料数据,存在过期浪费、不合理采购、不合理消耗的

隐患,带来不必要的成本损耗。收获期,用运输车辆从田头装载最终收获的物资,

运输至指定的仓库或加工厂过程中,由于缺乏可靠的监管手段,导致损失。

3.缺乏精准智能农机设备监管手段

缺乏无人机、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手段,需要花费不少人力成本,监管作业

数量和质量,还难以确保监管及时到位,出了质量问题,难以及时纠正减少损失,

事后难以追溯根本原因,难以追责,对总体效益影响较大。

4.缺乏高效的农事生产活动指导和监管

依赖人力执行农事任务,缺乏可靠的任务执行监督体系,需要花费不少人力

监管成本,还无法确保监管及时到位,生产过程管理较为粗放,存在拖腿田现象,

1

乡村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第1页

乡村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第2页

难以实现总体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5.缺乏农业生产活动的大数据积累

由于难以对作物生长数据、田间生长环境数据、农事执行过程数据的信息化

积累,无法有效回溯完整种植过程,无法对比历史种植季的数据,难以追溯低产

田的根本问题、总结高产田的有效措施,导致种植技术缺乏扎实的积累和科学的

提升。

6.劳动力断区及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管理难题

重复性、高强度的田间巡查工作、农事任务执行,造成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

业工作,随着现有人力年龄增长,面临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力成本上升问题,而

现有的生产过程管理模式又需要大量人力参与,问题日益严峻。

三、建设目标

首先,通过优化土地资源、设施装备、种质种源、水肥营养、科学技术等生

产要素的配置功能,着重提高要素质量、增加要素含量,实现要素集约化。

其次,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宜机化改造,构建全程智能化作业体系。推进北

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作业装备深度融

合,构建数字化监测与精准化管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安全感知与智能化管控

作业,实现生产智能化。

最后,以农产品安全优质、绿色生态为目标,兼顾环境、资源和经济效益等

因素。强化绿色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应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

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生产过程节能高效,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形成可持续的绿色

生态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生态化。

四、项目框架

项目按照“1+3+2”的设计框架,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手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0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