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中喀什地区带动作用分析-论文网
?
?
论文摘要:南疆三地州指的是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洲。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的经济状况一直很不乐观,甚至成为制约整个新疆经济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喀什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尤为显著。缘于地理位置的相似性,喀什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和田、克州等地的辐射作用较为显著。因此,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以来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的差距性为基础,重点分析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南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南疆三地州,喀什,作用分析
一、南疆三地州基本概况
南疆三地州是指坐落于新疆南天山西南端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总人口规模为619.97万人,占新疆总人口规模的30%左右。由三个县级城市组成。其中和田地区面积最大,为24.78万平方公里,但人类适合于居住的绿洲面积小。绿洲土地和水利资源人口实际承载力小。具体而言:
(一)喀什地区概况
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古为疏勒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喀什地区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西靠帕米尔高原,北接西天山。喀什地区下辖1市11县,居住着维吾尔、汉、回、塔吉克、柯尔克孜等34个民族,377.53万各族人民,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喀什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奋斗,喀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整体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和田地区概况
和田地区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国土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的15%;绿洲面积97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74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亩。和田地区是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其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了六大特色产业。这六大特色产业是:以石榴基地开发为主的石榴酒业;以和田羊毛为原料的地毯业;以草药种植基地建设为主的维吾尔药业;以大面积人工种植红柳为基础的管花大芸开发;以和田大叶紫花苜蓿基地建设为主的颗粒粕饲料业;以和田佛文化及长寿人探秘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业。
(三)克州概况
克孜勒苏自治州位于中国最西部,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全州国土面积7.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47万人,农牧民人口33.9万人,占总人口的65.86%。耕地面积71.28万百,人均耕地0.9亩。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差,农牧民居住分散,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牧民收入较低,所辖三县一市均属国家级贫困县市。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其中喀什地区作为南疆唯一设有海关和口岸管理委员会的地区,拥有五个口岸面向中亚,西亚和南亚地区,对外贸易量比较大。喀什地区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与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为邻,边境线长888公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商埠重地,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2008年,喀什地区对外贸易达到16.6亿美元,占到整个三地州对外贸易的85%的份额,表现出了极强的区位优势,其他两个地州是无法比拟的。
二、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现状与喀什地区的发展优势
(一)南疆三地州总体经济状况
本文分析南疆三地州经济总体情况,把1999年作为基期来研究。这样研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1999年以前,上述三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合起来不到三位数字,不具有典型的可比性,都处于没有太多差别的状态。二是南疆地区经济阔步发展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夕开始的。因此之前的数据比较不会提供太多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收集了上述三个地区的GDP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表一:三个地区GDP变动趋势单位:亿元
年份
喀什地区GDP
和田地区GDP
克州GDP
三地州GDP
1999
65.05
24.75
7.58
97.38
2000
75.43
27.12
7.96
110.51
2001
87.13
29.47
9.76
126.36
2002
92.41
33.69
11.03
136.53
2003
105.1
37
12.52
154.62
2004
119.56
42.98
14.33
176.87
2005
136
48.78
17.47
202.25
2006
164
55.34
19.71
239.05
2007
216.5
63.7
23.7
303.9
2008
277.6
74.5
27.6
379.7
2009
284.24
88.58
32.46
405.28
资料来源:2000年-2010年《新疆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