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逻辑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逻辑研究

?

?

倪耀琦

【摘要】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技术革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演变。互联网企业在战略执行中利用并购手段支持自身发展。百度、阿里巴巴与腾讯作为国内领先的三大互联网公司,其战略资源与并购风格各不相同。本文从资源观的角度,分析战略资源如何影响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及产生并购模式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资源观互联网并购战略

一、引言

互联网行业是近20年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传递媒介,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至今,互联网已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发展出“互联网+”的新形态。互联网公司不仅需要抢占线上流量入口,同时还需要通过与线下传统行业合作甚至融合来实现创新发展。

而在企业在进行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并购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补齐短板、巩固优势。从PC时代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线上到线下,伴随着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并购规模在最近五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12年17亿增长至2016年超过2000亿元,累计并购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百度与腾讯发起并购金融超过1000亿元。可见三家公司在互联网并购的浪潮中的主导地位。而这三家在PC时代专注自己各自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针对自己的竞争对手一边“查漏补缺”,一边开辟新业务,施行自己的扩张战略。而这当中,并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研究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并购逻辑就需要首先理解BAT的并购逻辑。

作为轻资产的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用户流量,因此用户是第一位的。通过并购来形成行业垄断、填补业务空白谨防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传统企业通过并购来影响产品的競争力,提升盈利能力。而诸如BAT这样的公司则是朝着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完整生态目标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用户的黏性提高,提升用户流量,最终使得平台流量变现的能力提升。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行业中并购的战略目标通常不是以直接的盈利为导向。通过并购获得的资源通过企业自身的平台流量能够得到变现时,才能真正创造价值。因此站在资源战略观的角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互联网公司的并购逻辑。

二、资源观相关理论介绍

波特的竞争理论强调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强调成本优势及差异化,该理论用于分析互联网行业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尽管互联网行业也存在规模效应及产品的用户体验,但其规模效应具体体现在用户关系及社交内容生产,这些就注定在行业内很难保持多强竞争的格局,领头企业必将对其他企业形成压倒性优势,且很难有新进入者能在该领域对其形成挑战。其次,互联网行业不存在上下游,但由于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能够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意味着不同主营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同样会在同样的领域产生竞争。

因此,波特的一般性竞争战略理论不适用于互联网企业战略决策。分析互联网企业的并购逻辑,不应看企业要做什么业务,而是分析有什么资源,从战略资源的角度理解并购动机及并购模式差异。

(一)资源的定义及特征

资源是帮助企业产生优劣势及能与另一家公司区分开的关键要素,资源观强调的资源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及组织能力。资源决定企业能做什么,而不是想做什么。

资源观中强调的企业资源是战略性资源,主要包含如下特征:

1.有价值性。企业拥有的资源是存在价值的,能在当前或未来为企业带来持续利润。在互联网行业,评估一家企业价值的关键指标并非营业收入或利润率,而是市场占有率或电子商务成交额(GMV)等规模指标。

2.稀缺性。稀缺性是区别资源观强调的资源与一般资源的重要特征。由于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而企业具备的诸多生产要素假如是普遍的,则不能被称为企业的战略资源。

3.不可替代性。资源本身不仅稀缺,且不存在作用和功能上与之相同甚至覆盖的资源。

4.持久性。符合资源观定义的资源不仅稀缺,还必须在一段时间内难以被其他企业获取。

(二)资源观主要理论观点

Wernaerfelt(1984)首次提出资源观,并将资源定义为能够提高企业利润且获取可观投资回报的机会。Barney(1986)认为资源观的一个前提假设是资源的非完全流动性,只有当该前提满足时,资源才具有稀缺性等特征。之所以资源无法完全模仿,是因为企业具有路径依赖的特点,且资源与竞争优势之间不存在对等的因果关系,而资源本身具有社会复杂性特点。Collis、Montgomery(1995)提出,评估企业资源的价值不能仅在企业内部,应在整个行业中进行判断。因为企业的经营边界不仅由资源决定,还和行业环境有关。基于资源的理论把外部的行业视角和竞争动态引入到分析资源评估的主观过程中。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从2015年起,世界第七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不同于以往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等方式,第七次并购中“互联网式”并购成为瞩目焦点。20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