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ocx

中小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小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

赵晓声+白浩

摘要:评价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教育信息化评价,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提出学校信息化评价必须秉持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进而厘清了学校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及内部关联机制,确定了“统筹管理、环境建设、应用水平、应用绩效”四个一级指标,分别设计若干二级指标和定性定量评价点,形成了中小学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学校现实工作的各个领域,体现出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支持与变革程度。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G434:A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8-0082-04

前言

评价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领域,但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评价却一直是薄弱环节,这在基础教育领域尤为突出。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调整和导向作用,但从实践来看,这种作用并未得到有效体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信息化评价工作的重视和推动不够,另一方面是缺少导向明确、科学简洁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加强和改进教育信息化评价,首先必须从中小学校做起,这也十分契合当前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基于此,有必要从“时代—技术—教育”的立体视野出发,深入分析中小学信息化评价应秉持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中小学信息化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有序衔接、整体推进的前提和基础。

中小学信息化评价的价值取向

本质上,评价就是价值判断,是主体对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活动。[1]格朗兰德提出了一种极为简洁的表述: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2]既然评价本质上是价值判断,那么中小学信息化评价应该遵循何种价值取向?这是研究学校信息化评价首先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学科属性来看,本质上是“技术支持教育”或“技术支持的教育”。作为教育技术学科在学校层面的实践领域,学校信息化的实质是“技术对教育发展和学校整体上的支持及变革”。因此,学校信息化评价应秉持的核心价值是“反映技术对教育发展和学校整体工作的支持与变革程度”,表现为对信息化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等各方面价值的理性判断。在这个核心价值统领下,中小学信息化评价必须坚持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

1.教育视野

坚持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视野,是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本质的充分关照。教育信息化具有教育性和技术性,评价应体现技术性,但应避免技术倾向,使评价指标成为技术标准。教育信息化评价是对技术合理性和适切性的评价,需要回归“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其落脚点是教育。教育视野也意味着校长视角,信息化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支撑着学校所有业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表现为信息技术与学校各项工作的融合。以校长的视角评价教育信息化,就是评价“信息技术是否满足师生需要,是否能够有效支持学校整体工作,是否能够显著影响学校未来发展”。只有校长和师生产生了认同感的信息化,才是合理适切、具有内生动力的信息化。

2.需求导向

需求导向是教育视野的逻辑延续。学校信息化的需求导向,是以应用需求、功能需求、教育教学需求、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为重点,包含三个关键点:一是充分关照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充分体现“三通两平台”的总体框架,构建“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应用环境,牢牢确立应用驱动理念和深度融合目标;二是以描述功能为制定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而不做机械的技术要求,避免一刀切,保证评价指标的良好适应性;三是注重质性评价。在指标描述和实施评价时,坚持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体上凸显质性评价,有利于准确判断复杂学校情境中的真实状态,淡化量化指标带来的硬件导向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不会改变。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合适技术支持教育变革”这一教育技术的基本价值也不会改变。关照教育的本质,凸显人的主体性,体现技术的合理性,是构建学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基本学理依据。

中小学信息化评价的核心要素框架

综合国内外在教育信息化评价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国外普遍重视从政策、设施、投入、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绩效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3]国内的中小学信息化往往从设施、资源、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4]综合分析,学校信息化评价有三大核心要素:管理、建设和应用,即学校对信息化的统筹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为凸显应用导向,将“应用”进一步细化为应用水平和应用绩效,应用水平反映了信息化对学校基本业务工作的支持,即现实价值;应用绩效反映了信息化对人的发展和学校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