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的初中数学习题设计策略.docx

基于生本的初中数学习题设计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生本的初中数学习题设计策略

?

?

徐燕

摘要:作业是完整教学环节中的一环,而作业设计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如何激发学生的习题兴趣,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现实问题。以参加萧山区初中数学“最满意的一次作业设计”教学展示活动为例,从四个维度对如何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以生为本的数学习题进行了策略实践,并对策略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的反思梳理。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生为本;习题设计

习题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习题设计的质量好不好,一要看习题设计的质量,二要看能否激发学生的习题兴趣,做到以生为本。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能否设计出以生为本的习题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背景描述

本人有幸于2014年代表学校参加萧山区“最满意的一次作业设计”教学展示活动,当时我们抽到的题目是:展示一道在日常教学中探究性数学习题的设计,并说明设计的理由。我们展示的内容如下:

1.习题设计介绍

学习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有关知识后,我校备课组集体设计作业: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次日,各作业小组呈现出的测量设计如下: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说明:AB表示旗杆,CD表示竹竿,图1、图2、图3运用太阳光线互相平行,构造相似三角形,量得竹竿及其影子、旗杆的影子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线段成比例,计算得到旗杆AB的高度,并明确图3最易操作。

方法2:阴雨天时利用标杆

如图4,注意的问题:观测者的眼睛C必须与标杆的顶端E和旗杆的顶端A“三点共线”。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脚D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B到标杆底部F的距离,EF的高,CD的高。作CG⊥AB于G,构造相似三角形。

如图5,EF表示竖立放置于眼睛(O)前的直尺,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线的比等于相似比,得到答案。或将人与旗杆拍摄在同一照片中,运用线段成比例计算。

方法3:利用镜子的反射

如图6,H表示镜子,△ABH∽△CDH,则■=■

这次作业无疑给学生培养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提供了平台,学生在实践中对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应用有了深刻的理解。

2.最满意的理由

(1)该作业让学生由书斋走向了户外,有益于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2)该作业让学生由书面作业走向了动手测量,有利于提升动手能力。

(3)该作业让学生由个体完成走向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之,我们习题设计的最终指向是为了增强学生以探究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服务的,有浓厚的生本意识。

在这次习题展示活动中,我校获得了区一等奖。也正是这次参赛活动,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何在习题设计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何让学生走向学生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原因。

二、基于生本的习题设计的实践策略

1.习题要有“味”

所谓“味”,就是习题中要有趣味性。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数学习题,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在习题设计时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久而久之,对于天生生动活泼的初中生而言,他们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让习题有趣味?如何体现以生为本?不妨从两个方面做起。

(1)题中有“料”。题中有“料”是指习题中包含吸引学生的情境,在习题设计时将知识的考查融入情境材料中。为什么这么做?这既是基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考虑,也是基于教学规律的考量。比如,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融入情境,就有利于第一时间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其实,情境融入习题之中,既是习题设计的需要,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教学背景下考试的要求。纵观目前初中数学的中考试题也好,平日的质量检测也罢,情境型习题比比皆是,诸多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考查,都是借助材料这个载体来达成的。

以学习圆周角知识为例,由于当时正值巴西世界杯期间,我给学生设计的习题中就融入了如下的情境,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非常大。

例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画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分别在C、D、E、F四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在自己的位置射门进球可能性大。只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作简要分析。

(2)料取于“生”。料取于“生”指的是习题中的情境材料要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多吻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他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