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表情识别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语言对表情识别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语言对表情识别影响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朱鹏王爽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在一眨眼的功夫,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辨认出他人面孔所表达出的情绪信息,这种日常经验导致了许多人认为情绪知觉是既定的,独立于语言这种概念的加工。然而最近有研究者提出了相反的假设,认为语言是表情识别的一个背景。在本文中回顾了语言对表情识别存在影响的观点和各种证据,然后提出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面孔识别情绪知觉语义加工

引言

判别他人面孔表达的情绪信息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并且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眨眼之间,人们就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高兴”还是“悲伤”,是“愤怒”亦或“恐惧”,这种常识使许多人认为判别表情时对语义的加工是不必要的,因此以往对面孔表情识别影响的研究中“语言”这个因素也是从未被考虑过的。然而最近的的研究却得出了一个新颖的结论:在进行面孔表情识别的加工过程中,人们需要的信息会超出面孔本身所能提供的,语言作为来自于先验概念与知觉识别的联接,扮演了一个“背景”的角色影响对表情的知觉,而对语义加工的阻碍会损害面孔表情识别的能力。

1.面孔识别的模型

Bruce和Young(1986)的面孔识别模型将面孔的知觉加工分为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为面孔的结构编码阶段,第二部分包括视觉处理和面孔识别两条独立的通道。Haxby等人在结合Bruce-Young的面孔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分布式人类神经系统”模型[2]。认为面孔可分为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变化因素包括表情、眼睛注视方向和语言相关的嘴唇运动等,而与之对应的独立部分是代表面孔身份识别的面孔不变因素。

2.基本情绪类型理论

“基本情绪类型”理论是建立在相信某些情感类别是普遍的生物状态,包括以下几点:(1)人类拥有专用的由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有关“基本情绪”的神经回路;(2)具体表现为清晰和明确的生物行为,涉及到管理面部的肌肉运动、生理活动和独特的现象学经验;(3)人类天生就拥有五或六个基本的情绪类型(另一种相关的观点认为人不是出生就拥有这些类别,而是对他人情绪反应进行统计归而形成的基本情绪)。

虽然已经有许多使用面部肌电图及脑电技术的研究支持基本情绪模型理论。但同时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理论[3]。詹姆斯观察到,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被人们称之为“愤怒”(或“悲伤”或“恐惧”)的情绪“看”起来很相像、“感觉”起来很相像或者具有相同的神经机制。换句话说,面孔或面部的肌肉运动所表达出的情绪信息并不是精确和明晰的,孤立地看待面孔或面部的肌肉运动所表达出的情绪信息会模糊它们的情感意义。在进行表情识别时,面孔结构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是可能并不充分与足够。

3.语言背景假说

作为大脑内部的线索表征——语言在大脑进行认知活动中提供重要的先验概念与背景知识,可以对他人面孔的判别有重要影响[4]。Barrett等人在2007年提出了“语言背景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大脑识别他人面孔时,面孔所呈现的信息是不精准或者说十分模糊的,在进行面孔识别时,大脑需要的信息会超出面孔本身所能提供的,而语言作为“背景”减少信息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在面孔判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语言对情绪知觉存在影响的证据

一些使用脑神经成像技术的研究支持“语言背景假说”。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额下回(IFG)、额下回的扩展区域(布洛卡区)、额下回三角部和眶部上下额凸属于进行情绪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的一部分[5]。额下回(IFG)已被大量研究证明与认知加工过程相关,包括语言[6]和目标相关的概念知识的检索[7]。在被试对表情定义情绪标签时,右侧额下回的神经活动兴奋程度会增高而杏仁核的的神经活动兴奋程度会降低[8]。杏仁核的神经活动兴奋程度的降低被认为是反映了面孔结构信息的模糊性与不可确定性。

美国一项对漫画图像进行情绪判别的其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支持“语言背景假说”。当只给被试提供少量可供选择的情绪标签时判断漫画表情(即要求参与者自由标签)会显著减少识别的准确率[9],即含有情绪意义的单词会限制知觉的选择。在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与面孔特异性相关的早期的ERP成分N170(刺激呈现后120ms~180ms)不能够区分漫画图像面孔表达出的一个“基本情绪”同另一个“基本情绪”的差异,而是反映表情的普遍情绪内容(如“中性”和“效价”),效价(如“快乐”和“悲伤”)或者某种程度的生理唤醒。然而,当被试识别与身体姿态不协调的表情并且明确地将面孔分类为“愤怒”或者“恐惧”时,P1和N170脑电成分可以很敏感地区分出“愤怒”和“恐惧”的面孔,表明这两个脑电成分能够区别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