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肺炎疾病详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氏菌肺炎疾病详解布氏菌肺炎Pneumoniaduetobrucella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广泛传播,并且在非畜牧区也较为常见布氏菌可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多种途径传播,同时也会通过性接触传播本病通常分为三类羊型布氏菌Brmelitensis牛型布氏菌Brabortus和猪型布氏菌Brsuis这些种类都有不同的特性,其中布氏菌可以感染山羊牛

1

疾病名:布氏菌肺炎

英文名:pneumoniaduetobrucellaspecies缩写:

别名:布氏杆菌肺炎;布鲁氏菌肺炎;布鲁氏杆菌肺炎疾病代码:

ICD:A23.8

概述:布氏菌肺炎(pneumoniaduetobrucellaspecies)是由布氏菌属(Brucella)细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属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畜牧地区都有流行。随着经济贸易交往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布氏菌被带入非畜牧区并蔓延的可能性亦会不断增加,本病在

非畜牧区出现散发或流行的报道日益增多。流行病学:

1.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国内以病羊为主,其次为牛,猪仅在个别地区存在,人与人传染的可能性极少。其他动物,如鹿、马、骆驼、狗、猫等也可得本病,但除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作为传染源的意义较小。除家畜外,许多野生动物也可感染本病,如野牛、野兔、野鹿、小家鼠以及黑线姬鼠等啮齿类动物。羊、牛、猪得病后,常为慢性长期疾患,早期往往引起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有传染性。病畜乳汁带菌率较高,病羊的乳汁排菌长达7~8个月,病牛的乳汁排菌可达7年之久。

2.传播途径人类与病畜、带菌动物接触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牧民、兽医、屠夫、肉类加工厂的工人、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率较高。病原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而发生感染。在不存在接羔挤奶等职业的非牧区,经呼吸道传播可能是最主要的途径。Ruben报道1例人-人之间通过性接触传播其配偶而患病。

3.易感性人类对布氏菌属普遍易感。感染率一般与年龄工龄成正比。国内报道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70岁。患病后可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稳固,偶可发生再感染。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我国主要有内蒙古、西北、东北等牧区发病较多,以羊型为主。大城市散见牛型感染。青壮

2

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季节以春末夏初为多,此与羊产羔季节有关。

病因:布氏菌属由6个种20个生物型组成。主要的有羊布氏菌(Br.melitensis)能感染山羊,为1887年Bruce在马耳他岛患者脾脏内分离得到;牛布氏菌(Br.abortus)感染牛,为1897年Bang从牛流产胎儿中分得;猪布氏菌(Br.suis)感染猪,为1914年Traum从猪流产胎儿中分得。其他还有犬布氏菌(Br.canis),它致病轻微,很少感染人类。此外,啮齿类还有森林鼠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菌(Br.ovis)。

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为(0.4~1.5)μm×(0.4~0.8)μm,不活动,无鞭毛、荚膜,不形成芽孢。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法染成红色为其特点。本菌营养要求高,需丰富的维生素和血清,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在37℃和pH6.6~7.1时生长最好。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或改良厚氏培养基。在含血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菌落有针尖大,4天后直径可达2~3mm。S型布氏菌菌落为无色、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凸起、均质样菌落,中央有时有小的颗粒。本菌虽能利用糖类,但不产酸产气。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尤其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物中能生存2个月。对光、热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常用的消毒方法均有效。

布氏菌仅产生内毒素,为一种类脂蛋白质。各种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故可用毒力较弱的牛布氏菌制成活疫苗,以预防毒力较强的羊或猪布氏菌感染。本菌可在体内和体外变成1型,这可能与复发有关。

发病机制:布氏菌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和毒力,病原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原菌生长增殖达相当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这一阶段为潜伏期,一般为2~3周。在菌血症期,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可有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此期血液培养阳性率高达70%,以后阳性率逐渐降低。因细菌沿着血流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其他如心、肺、卵巢、睾丸、前列腺、关节等处也受侵犯,形成多发病灶。血流中的细菌逐渐消失,体温也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表现

3

波状型发热。本菌主要寄生于吞噬细胞内,抗生素或抗体难以进入细胞内,使本病较难根治,易转为慢性及反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