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转换性障碍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分离(转换)性障碍

英文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s缩写:

别名:歇斯底里症;癔症;癔病;hysteria疾病代码:

ICD:F44.9

概述: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conversion)disorders]原名歇斯底里症(hysteria),由于这一名词在非医学界广泛用作贬义词,给患者留下不良的烙印(stigma),遂译为癔症。历来将分离(转换)性障碍(dissociativedisorder)归入癔症(hysteria)的不同类型。ICD-10和DSM-Ⅳ都取消了“癔症”这一名称,理由是它的含义太多且不确定,建议最好尽量避免“癔症”一词。在国外精神病学界则从1980年以后逐渐废弃了这一病名。我国CCMD-3仍然保留了“癔症”一词,但在临床描述、分型等方面也注意和ICD-10的分类一致。

早在公元前1900年,埃及就有歇斯底里症这一疾病的记载。Hysteria源于希腊文υδτερα,表示子宫的意思。当时的医生们认为这类疾病是妇女所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子宫(hysteros)在妇女体内游走而致病,曾设法驱使子宫复归原位以治疗本病。其后希腊史学家Herodote(484~425B.C),医学家Hypocrates(460~377B.C)对本病的起因也沿袭了类似的看法。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对本病进行科学的研究。

19世纪对癔症研究最有影响的是Charcot和他的3个学生:Babinski(1857~1932)、Janet和弗洛伊德。Charcot详细描述了癔症的临床症状,特别是抽搐大发作,后人称之为“Charcot大发作”,他强调情绪诱因对癔症发作有重要作用。Charcot强调暗示与自我暗示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Babinski指出本病的症状可由不正确的病史询问和检查方法引起;他建立了一些神经系统检查方法用以鉴别器质性疾病与癔症。Janet认为本病是人格分离所造成;Janet观察到精神活动可在不为本人觉察的情况下发生,把本人觉察不到的领域称为“下意识”(subconscious);认为癔症是一种精神整合功能崩溃状态,有意识范围缩小,注意力下降、记忆障碍,以及感觉、知觉和运动功能改变;分离(dissociation)是各种癔症征象的基本障碍。弗洛伊德和Breuer(1892)创用“转换”(conversion)一词,用以说明癔症的躯体症状是患者的内心冲突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避免

2

严重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转换”和“分离”都属于无意识防御机制。其后,癔症被区分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弗洛伊德从癔症研究开创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病是由性创伤,特别是婴儿期本能被压抑而引起,受到创伤的性本能通过转换机制,产生麻痹、痉挛等症状;Freud把具有这类症状者名为转换性癔症(conversionhysteria)。转换性障碍之名称也由此而来。1950年代以后,Purtell(1951),Robins等(1953),Slater(1965),Guze(1970)等分别对癔症进行长期随访研究,观察到以往诊断为转换型癔症的病例存在大量误诊。被误诊为癔症的病例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焦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所谓“癔症”实际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基于随访资料,美国St.Louis学派的精神病学家建议将以躯体症状为主的癔症再分为两组:一组以Briquet(1859)描述的慢性、多数性躯体症状为特征的Briquet综合征。临床随访证实,这一类型癔症的诊断比较稳定可靠,并获得了一些遗传学证据的支持,为各国精神病学家所接受;于是这类癔症又有“St.Louis癔症”之称。在DSM-Ⅲ和ICD-10中则命名为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另一组以转换症状为主者,则仍称为转换性障碍;在DSM-Ⅲ和DSM-Ⅳ中与躯体化障碍并列,同归入躯体形式障碍一类;在ICD-10中则合并到分离性障碍一类(F44)。由于“hysteria”一词缺乏明确的定义,常被滥用和误用,且往往被赋予贬义,在这一含糊的诊断名称下经常出现误诊。Slater等精神病学家主张不再用它作为疾病分类和诊断名称。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有关癔症的资料,仍用原名称。

我国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灵枢》、《难经》和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都有类似癔症的记载。《金匮要略奔豚篇》中写道:“奔豚病,从少腹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