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pdfVIP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第1页

“麻”、“醉”、“麻醉”及

麻醉深度的探讨

临床上麻醉医师对患者作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脊麻以及

各种神经阻滞等)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并未受到影响,神经阻滞产生

的作用仅仅是“麻”;各种全身麻醉(静脉全麻、吸入全麻等)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周围神经并未受到阻滞,全麻产生的作用仅

仅是“醉”;将神经阻滞与全麻结合起来,成为“麻醉”。“醉”与“麻

醉”状态下麻醉深度的控制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麻醉对全麻的要求不外乎:“无痛”、“无意识”、生命体征平

稳、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操作和麻醉对机体产

生的影响。临床上根据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可将麻醉方法分为两大类,

即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全身麻醉和麻醉药物作用于周围神经

的神经阻滞麻醉。由于诸多原因,后者的单独运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越来越被麻醉医师使用、越来

越被患者接受。

对于全身麻醉来说,由于麻醉药物作用部位主要是从脊髓到大脑

皮层这一段广阔的区域,包括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的多种

神经元。疼痛引起的反射的反射弧中枢部可在脊髓、皮层等各级中枢,

各种神经元对全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而麻醉过程中一

方面要阻滞痛觉神经、运动神经等,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患者必要的生

理功能如心跳、自主神经活动等,这些神经的活动不能被深度抑制。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第1页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第2页

理想状态的全身麻醉必须是满足外科手术的一切要求包括无痛、肌肉

松弛等,同时又必须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药物的用量、究竟中

枢神经系统应该被何种程度地抑制,是临床麻醉必须考虑的问题。因

此麻醉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即全身麻醉的深度。有

关全麻深度的监测,到目前为止尚无某一指标可令人信服的反映。下

面就全麻深度监测的发展作一简单的概述。

一、全麻深度监测的发展

我们麻醉学的先驱者在发明了全麻的同时,也开始了麻醉深度监

测的研究。早期使用的乙醚麻醉,在开放吸入的同时,麻醉医师必须

观察呼吸方式、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瞳孔等,以确定麻醉深度。20

世纪80年代前,评价麻醉深度主要有血压、心率、呼吸、外周循环

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麻醉学家们将脑电图处理技术应用到全

麻深度的监测中来。如脑电图双频指数(BIS)、边缘频率等量化指标

比较好地反映了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睡眠程度”。后来的研究发现,

在全麻下手术过程中“无意识”状态下,患者也能感觉到“疼痛”,

BIS即使控制在40~60左右,切皮时患者因体表痛出现肢体逃避和

因内脏牵拉出现较大幅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后来有人把脉搏波或心

跳的变化进行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用心率变异性来评价麻醉过程中

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性是评价交感迷走均衡性的一个有用指标,

特别是全麻状态下患者对疼痛刺激反应首先表现的是交感-副交感系

统的兴奋。但经过量化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在麻醉过程中经常受药物等

因素的影响,如东莨菪碱、β-受体阻滞剂等可使心率变异性增高。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第2页

“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探讨--第3页

同时反映中枢神经抑制程度的可靠性并不充分。同样把听觉诱发电位

量化后确定某一范围的数值作为麻醉深度也非可取,如在单纯全麻下,

要满足手术的切皮刺激无疼痛,必须对中枢神经有很深的抑制,即深

度麻醉,此时由于上传的神经冲动较多,在中枢产生“易化”,使即

使较低的听觉刺激也可产生诱发电位,而对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

文档评论(0)

176****0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