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肠炎疾病详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疾病名:假膜性肠炎

英文名:pseudomembranousenterocolitis缩写:

别名:伪膜性肠炎;手术后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结肠炎;假膜性小肠结肠炎,伪膜性小肠结肠炎

疾病代码:ICD:K63.8

概述:假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enterocolitis)为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多发生在创伤和大手术后,以及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故又称手术后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假膜性肠炎系指应用抗生素后,肠道原正常菌丛中存在的或新受染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异常繁殖,产生毒素,致使结肠、小肠部位的肠黏膜损伤和假膜形成。临床表现轻者仅有腹泻,重者可有高热、血性腹泻甚至休克而死亡。流行病学:在抗生素问世之前,临床所见PMC主要见于手术后、肠梗阻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抗生素的兴起,人们发现应用抗生素可致腹泻或结肠炎,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antibioticassociatedcolitis,AAC)。假膜性肠炎(PMC)又称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肠炎(AAPMC),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Cd)引起的腹泻称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腹泻(Cddiarrhea,CDD)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结肠炎(Cdassociatedcolitis,CDAC),广义的说法,以上各名词可交换使用,但各具独自的特点,而严格地说,PMC的诊断必须有内镜检查或组织学改变的证据。

病人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非典型患者症状较轻,易被忽视,在流行病学上有重大意义。病后带菌者也有一定的传播作用。此菌在医院环境中很常见,从医务工作者的手上、病房的床位、拖把和地板上都检出过。有关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报道很多。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可使Cd在婴儿之间传播,造成较高的感染率。受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生腹泻;大部分无症状的带菌者,因未接受抗菌治疗,不断的排泄散布细菌,污染医院环境。近年来有些医院的病房中突然成群的发生Cd病例,提示此菌作为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原愈趋重要,与应用抗生素无关。

2

婴幼儿Cd感染,在儿科年龄组中,Cd与PMC的发病关系不很明确。最早HallIC等(1935)认为Cd是新生儿正常肠道菌丛的组成部分。正常新生儿的带菌率为52%,NICU的新生儿可达78%,而健康成人为3%~7%。尽管在新生儿粪便中Cd的检出率较高且产生毒素,但并不引起症状。

何以新生儿肠道对这些毒素的破坏作用有明显的抵抗力,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解释:

1.新生儿血清中有被动性抗体。

2.初乳中的抗体或其他因子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3.母乳中一种糖蛋白(fetuin)可能干扰毒素对盲肠的袭击。

4.新生儿肠黏膜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这种毒素的受体。当新生儿建立起正常的肠道菌丛时,Cd及其毒素的检出率便逐渐下降,接近于成人水平。细菌数量的减少和机体对毒素易感性的增加,个体差异很大,因为尽管本病在婴幼儿中少见,但也时有发生。

病因:正常情况下,小儿肠道内有大量细菌,菌种和数量基本恒定,维持胃肠道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一旦某些因素使内环境失去平衡,就会致病,如严重烧伤、休克、失血、大手术后,以及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肠道内大部分细菌受到抑制,而凝固酶阳性的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乘机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即导致假膜性肠炎。但进行大便检查时,有的病人大便中可找到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的无菌生长,而能分离出一种毒素,此种毒素在假膜性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均存在,此毒素来源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icile),故目前认为梭状芽孢杆菌为该病的主要病原,这种细菌存在于正常人的肠道,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即繁殖且产生大量毒素而致病。此毒素可被双酶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中和,用以诊断此病。

发病机制: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可破坏正常肠道菌群和机体抵制Cd增生的能力,致使肠道内Cd的数量增加,为促进PMC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厌氧菌有抑制Cd生长的作用。青霉素、克林霉素及头孢菌素可抑制结肠内的厌氧菌。动物实验证明肠道内厌氧菌计数下降时,动物对Cd所致疾病的易感性即增加,厌氧菌和乳酸杆菌可降低Cd的毒力。

Cd为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健康动物(猫、狗)的粪

3

便及人类肠道、尿道中。此菌具有孢子,位于菌体顶端,能产生5种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