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pdfVIP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第1页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

摘要:“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是教育效果优化的有效途径,在高质

量学校教育建设中明确家-校-社教育使命,推进制度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建

设亦是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家-校-社”共育现状、家-社资源共享、校-社优

质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家-校-社育人现状。又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三

个角度讨论在共育模式中的作用。探讨以学校为主导者,家庭为支持、监督及强

化者,社会为开拓、补充及深化者的良好的家校社共育模式。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社共育

前言

“双减”意见发布以来,如何实现家-校-社共育,是学校、家长及学界共同

关注的主题。因此,助力“双减”教育效果优化,建立良好的家-校-社共育模式

尤为重要。

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减负问题早已深度关注,早在1993年教育部(原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的指示》中就曾指出,解决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需要学校、社会、

家庭的综合治理。此后发布的多项减负政策、文件、指导意见均提及形成“家-

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然而,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仍未达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要求,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

育人。

“双减”强调大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

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协同育人,是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的有效抓手。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出现由家长代表和学校代表共同组建的“校务

管理委员会”,遴选第三方的课程资源,通过期末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设立

清退机制,确保第三方课程质量;也有部分学校践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的理念,邀请科学家、公安干警以及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设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第1页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模式探究--第2页

课后服务课程门类百余种、各类社团两百余个。但以上共育模式并未得到全面应

用,因而不能够满足当下“家-校-社”共育需求。

一、“家-校-社”共育现状

(1)家-校教育沟通成效不理想

家-校协同育人是现阶段“双减”政策下的重要举措,各地虽已取得了一定

进展,但家校协同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存在如家校协同意识不强、协同程度较

低、协同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首先,由于家校协同意识淡薄,家校沟通还不能及

时而有效的进行;老师和家长沟通仅停留在少量的自发沟通阶段。其次,家长参

与学校的教学、决策、治理等的途径受限。家长一般仅作为观众通过学校开放日、

校园观摩等活动,被动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培养模式、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等相

关信息。因此,目前家校沟通效果欠佳,无法真正构建家-校共育体系。

(2)家-社资源共享错位

家-社协同育人指家庭教育联合社会(包含社区)的教育力量,使用各种公

共教育资源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促进“双减”政策落实目标的重要

路径。然而,家-社协同育人在实践中仍不完善。首先,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总量

丰富,但质量良莠不齐、教育功能不明确,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此外,

家长缺乏利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意识,忽略一些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造成

优质公共教育资源闲置等现象,阻碍了高质量家-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

(3)校-社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学校依靠社会各种资源,结合学校本身办学优势,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目前,“三个课堂”“一师一优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已经

取得了一定应用成效,但会因一些客观因素差异(如: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导

致学校之间在运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差异较大。发达地区学校和社区所拥有质

优量繁的教育资源,完全

文档评论(0)

134****4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