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

出自《老子》的成语

祸福相依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大智若愚

虚怀若谷绝圣弃智自知之明功成不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其书

1.《老子》一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又叫《道德经》、《五千言》,被誉为《万经之王》。

2.“道”这个字,在仅仅只有5000字的《老子》全书出现了73次,可以说,“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由此形成的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处事、养生、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是贯穿全书的思想纽带。

思考:《老子四章》里的“道”体现了“道”的哪些方面?涉及哪些内涵呢?文章又是如何阐释“道”的呢?

辐:连结车辋(车轮周围的框子)和车毂的直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蜒填:和泥(制作陶器)。蜒,糅合。填,黏土。

户牖:门窗。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车子、陶器、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文意疏通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填(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思考探究

老子对“有”“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呢?

一般人:“有”“实”

老子:“无”“空”

“有”和“无”相互依存,“无”能发挥作用,但常被人忽视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

以经解经,梳理对待之理

《老子》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之内涵

天地万物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

勾连现实

思考:把老子关于有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你能用“老子”的眼光去讲一讲我们现代生活中人们执着的“有”和忽

视的“无”吗?

文意疏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jīn)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自我显露的人。

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

彰:彰显。

自伐、自矜:自我夸耀。

长:音cháng,意长久;音zhǎng,意得到敬重。

余食:剩饭。

赘行:赘瘤。

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他们。

处:为,做。

思考探究

这章里的“道”指的是什么呢?老子还是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这次他又有了什么新发现?

追问1:要弄清楚什么是道,先看看老子认为哪些行为是违反“道”的?

“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追问2:为什么说这些行为是违反“道”的呢?

企者-一踮脚行走,不是人的自然体态。

跨者--跨大步走,不是行走的自然姿态。

“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自然状态才是最适合的

“道”之内涵

自然状态才是最适合的

老子列举生活中违反“道”的现象,从反面指出违反常态,不遵循“道”,不会有好的结果。“道”很抽象,但这一章读起来,感觉到其实很具体,老子常常能超越思维定势,从容易忽略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并提炼出真知灼见,用生活现象来演绎抽象的哲理。老子的言说方式,让我们易于理解。

文意疏通人应“自知、自胜、强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智:智慧。

明:通透。

强行者:勉励而行的人。

志:意志。

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

死而不亡:死而不朽,指身死而道长存。

思考探究

1.这一章中的“对待之理”和“道”又是什么呢?

“知人”“自知”

“胜人”“自胜”

在老子看来,“知人者”,是知人不知已,只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已,了解自我内心,反省自我,把握自我,体察生命的本质。当然要比“知人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