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联合心电监护定位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姜萍;彭玉玲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19(027)006
【总页数】3页(P729-731)
【关键词】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心电监护定位;PICC;并发症
【作者】姜萍;彭玉玲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肘上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oneInsertionMethod,ZIM)是一种与PICC置管穿刺区域选择相关的系统设计方法,它有助于识别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理想区域[1]。ZIM的意义在于它是可复制、可测量的,通过将患者上臂进行不同颜色的区域划分,确定理想的区域进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减少传统的由操作者凭借自身经验选择穿刺位置的风险因素的影响[2]。心电监护(ECG)定位技术可在PICC置管术中进行实时导管尖端定位,有效、准确、便捷[3]。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我科自2017年10月以来对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均采用ZIM联合EKG定位方法进行穿刺区域选择和导管尖端定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联合置管中心电监护导管尖端定位方法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月至9月在超声引导下由操作者凭借自身经验选择穿刺区域的方法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置管后均采用X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纳入标准:①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由于治疗需要且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无PICC导管置入禁忌证,在我科进行PICC导管置入的患者。②患者心电示波为窦性心律,有正常清晰可见P波。排除标准:存在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室上速及安装起搏器者。
1.2研究方法
1.2.1观察组置管前采用ZIM方法进行穿刺区域的选择,并进行标记,按照标准化PICC置管操作流程,超声引导下在标记的最佳穿刺区域进行穿刺置管,置管中采用EKG的方法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置管完毕后患者进行X线胸片再次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1.2.1.1采用ZIM法进行穿刺部位选择ZIM是由RobertB.Dawson于2011年提出,它通过分割置管患者上臂内侧为红色、绿色和黄色三个主要颜色区域,推荐选取绿色区域的上半部分为理想穿刺区域[1]。方法:在穿刺置管前用测量尺测量患者置管侧上臂内侧上髁到腋窝线的距离,并将结果等量分为三份,使用记号笔进行等份标记,从起始点,依次将三份区域定义为红色,绿色和黄色区域,穿刺的理想区域为绿色区域的上半部分,操作者对穿刺理想区域进行标记,在超声引导下对穿刺理想区域的静脉进行评估穿刺。
1.2.1.2采用ECG技术进行导管尖端定位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设置为Ⅱ导联。按PICC置管标准化操作流程置管,轻柔地送入导管,导管送至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用无菌导联线将转换器接口与导丝尾端连接;转换器一端连接心电监护仪上的RA连接线,另一端连接患者身上的RA电极片,将转换器调到腔内心电图,一边缓慢推进导管,持续推注导管末端含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一边观察心电监护仪上P波的变化,当导管缓慢进入时会出现P波的缓慢增高,当P波高过QRS波并出现负向P波时说明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此时将导管退出少许后负向P波消失,当P波振幅为QRS波振幅的80%时为最佳位置,即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交界处。
1.2.2对照组置管方法按照标准化PICC置管操作流程,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患者穿刺区域选择是由置管操作者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置管完毕后患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1.3导管留置期间相关性并发症判定由科室静脉小组成员采用静脉治疗质量监控查检表记录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点渗血、渗液,导管移位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
1.3.1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导管外壁或导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患者临床表现为带管侧上肢红、肿、痛,及置管侧上臂臂围增粗2~4cm,结合血管超声诊断为静脉血栓患者。
1.3.2穿刺点渗血、渗液观察置管患者穿刺后连续3天及以上出现穿刺点的渗血或渗液。
1.3.3导管移位PICC穿刺置管导管头端定位在上腔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结合胸片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3.4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