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 (讲义)(原卷版).doc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 (讲义)(原卷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

目录

“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实所指的就是表达技巧。这里的“表现手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一些具体技巧。

分析手法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出现频率极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手法试题按所分析的手法分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分析修辞手法试题,题干中有“修辞”一词,

绝大多数分析手法试题要求在指出表现手法基础上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因此题干一般包括“两问三限”。“两问”就是“手法”和“表达效果”各设置一个问题,第一问一般是“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第二问一般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三限”就是明确限定了分析范围、手法类型和手法数量,以“第第几段”限定要求分析的具体范围,以“修辞”和“表现手法”规定要求分析的手法类型,以“哪些”“什么”等词语提示要求分析的手法数量。

本考点综合性较强,有时考题可能同时涉及多种表达技巧,甚至还会与其他考点混合考查。因此,考生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技巧知识库。

【常用设问方式】

(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2)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四堡雕版》)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表达

方式

记叙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详略:详写、略写。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描写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等。

描写

角度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描写手法: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等。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

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在叙述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态度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性状、成因、功用等解说清楚。

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构思技巧--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

《故都的秋》

1、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秋的怎样的特点。另外,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

【答案】.

2、文章写的是故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北方的秋?

【答案】

《我与地坛》

1、文章第二部分中写母亲的语句,体现母亲怎样的人物形象特征?

场景

行为和心理

形象特征

门口送“我”

家中等“我”

园中找“我”

怎样活的问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2、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作者又是如何表现母亲这一形象的?

答:﹍﹍﹍﹍﹍﹍﹍﹍﹍﹍﹍﹍﹍﹍﹍﹍﹍﹍﹍﹍﹍﹍﹍﹍﹍﹍﹍﹍﹍﹍﹍﹍﹍﹍﹍﹍﹍﹍﹍﹍﹍﹍﹍﹍﹍﹍﹍﹍﹍﹍﹍﹍﹍﹍﹍﹍﹍﹍﹍﹍﹍﹍﹍﹍

3、思考:《我与地坛》行文线索?

【答案】

考点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对人、物、景的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

1.记叙

⑴记叙人称

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第三人称也用,不过很少。不同的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亲切自然,增强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自由表达思想感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便于作者表达较复杂情感,便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

(我们):1.说理性有号召力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自由灵活;直面对象,便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增强亲切感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直接表现生活,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村或反衬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