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指向思维发展的事理类说明文问题链设计

【摘要】深度读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发

展与教师针对语篇的文体特征设计的问题链息息相关。事理类说明文

具有知识性和逻辑性等特点,教师抓住语篇脉络和语言形式变化设计

递进式问题链,帮助学生明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在关注说明方法、

梳理关键数据时,设计探究性问题链,深入文本挖掘说明文数据背后

的隐藏信息;针对“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对事理类说明文呈现的

客观知识性信息设计超越文本的评价性问题链,在价值判断中发展高

阶思维。

【关键词】事理类说明文;问题链;思维发展

一、引言:

语篇作为英语课程六要素之一,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文体素材。记

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语篇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创设了

丰富的语境。不同类型的语篇以其特定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

方式承载着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读课上,学生通过

教师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获取语篇信息,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思辨

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思辨的缺席或是思维

的局限,常常会陷入语篇解读浅表化、教学设计模式化的困境,尤其

在说明文语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专注于表层信息的获取,忽视

信息背后隐藏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在缺乏思维挑战的读课堂上,学

生表现出读兴趣不高、活动参与性不强等学习行为。

因此,教师有必要梳理不同语篇类型的文体特征,针对不同语篇

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和解读,创设科学的学习活动,设计有

层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深度理解语篇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同步发

展。

二、事理类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客观地介绍、解说人物、

事物、事理等有关知识的文章(吴日匀瀚,1999)O与描写作者主观感

受的记叙文和表达作者见解的议论文所不同的是,说明文客观平实地

反映事物的知识性问题,目的是传播知识。因此说明文具有知识性、

实用性和通俗性等特点。但是,客观的知识性信息背后是否隐藏了作

者的写作意图和价值取向,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语篇,发现或是赋予其

意义。由于每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和认知方式等不同,同一个

语篇在不同读者眼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既可以从语篇本身

出发,分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该语篇所传达的内容和价值观,也可

以基于自身经历或文化背景分析该语篇对于读者的现实意义(程晓堂,

周宇轩,2023)o

说明文根据其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说明文、事物说明

文和事理说明文。所谓事理说明文就是阐说事物的原理、理论的文章,

它重点在解说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内部规律、发展过程,使人知道事

物“为什么这样”,“怎么样”的问题(吴日匀瀚,1999)。由此可见,为

了将事物的关系、规律或原理阐述清楚,事理说明文具有很强的逻辑

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应抓住说明的逻辑脉络,帮助学

生厘清前因后果,发展逻辑性思维。抓住表层逻辑之后,需要教师围

绕核心问题,找到深入探究的切入点,进行指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思维发展的深度读。

三、指向思维发展的问题链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提问是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的有效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问题分为认知、理解、应用、分

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认知层面的问题是对知识的回忆

和确认;理解层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

或重组;应用层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辨析不同的概念或事实,并做出判

断;分析层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识别因果关系,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

学生需要组织思想,寻找依据,解释理由,或进行鉴别;综合层面的

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和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并对知识综合分析后方

能得出结论;评价层面问题要求学生对观点、思想、方法、作品等进

行评判并给出有说服力解释,或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表达看法(常学勤,

2008)o这六个层次的问题从初级到高级,思维含量从低到高,思维

活动从简单到复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分层次进行问题设计。

一系列问题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问题群”或是“问题链”。所

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

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