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地舒单抗用药人群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地舒单抗是一种针对骨相关事件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uclearfactor-KBligand,
RANKL)抑制骨吸收,从而主要用于预防恶性肿瘤骨相关事件和治疗骨折高风险的骨质疏松[1,2]。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 (medication-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MRONJ)是抗骨吸收治疗的患者群体中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其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引发的颌骨坏死最常见,自2019年地舒单抗在我国获批上市以来,地舒单抗引发的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denosumab-relatedosteonecrosisofthejaw,
DRONJ)也日益受到关注[3]。
DRONJ与双膦酸盐引发的MRONJ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患者发生DRONJ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颌骨裸露坏死、经久不愈的瘘管、流脓、颌面部肿胀及疼痛等症状[4]。二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稍有不同,研究统计显示,DRONJ患者死骨形成和骨皮质破坏的发生率可能低于双
膦酸盐引发的MRONJ[5],但DRONJ形成的死骨范围更大,骨
膜反应更重[6]。
拔牙及其他口腔侵入性操作也是DRONJ的主要诱因[4]。颌骨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DRONJ的预防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比较了使用地舒单抗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部分MRONJ研究,
并梳理DRONJ高危患者的拔牙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以期为口腔外科医师应对使用地舒单抗患者的拔牙手术提供参考。
一、地舒单抗引起颌骨坏死的作用机制
地舒单抗的药效机制与双膦酸盐类药物不同。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骨组织内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高度亲和性,在骨组织内的半衰期可超过10年,能通过抑制代谢酶活性、阻止细胞黏附等途径干扰破骨细胞活性,还可抑制颌骨内血管生成,从而抑制骨吸收[7]。而地舒单抗则是选择性作用于RANKL,从而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凋亡等过程,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地舒单抗不与骨结合,对骨重建的作用大多在停止治疗后6个月内减弱[7]。
MRONJ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包括骨重建抑制学说、血管生成抑制学说、口腔微生物感染学说、免疫抑制学说等多种假说[4,8,9]。其中骨重建抑制学说强调颌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功能耦连,双膦酸盐及地舒单抗均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可引发骨代谢紊乱,最终诱发MRONJ。血管生成抑制学说则认为双膦酸盐抑制颌骨内血管的生成,造成局部骨质缺血从而诱发MRONJ,然而该学说无法充分解释地舒单抗诱发颌骨坏死的原理。此外,MRONJ的发生还可能与病灶处特别是创伤条件下的微生物感染,以及患者因原发病而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有关。考虑到地舒单抗作用的靶向性,推测DRONJ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颌骨中成骨-破骨平衡被打破密切相关。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患者原发疾病的复
杂性及双膦酸盐-地舒单抗序贯用药的应用,以上假说可能协同作用,共同
诱发MRONJ[8]。
二、DRONJ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1.不同用药人群中DRONJ的发病率:地舒单抗的用药人群主要包括恶性肿瘤患者和骨折高风险的骨质疏松患者,在不同用药人群中DRONJ的发病率也不尽相同[9]。
目前,不同研究之间肿瘤患者中DRONJ发病率差异较大,研究普遍显示,
使用地舒单抗的患者与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患者的颌骨坏死发病率相当,甚至高于后者[9]。2023年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癌症患者24和48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7% [95%置信区间(95%CI)为4.2%~7.8%]和9.8%(95%CI为7.6%~12.7%)[10]。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肿瘤骨转移患者使用地舒单抗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颌骨坏死风险进行对比。2021和2022年的两项研究均表明,地舒单抗组患者的MRONJ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2.6%和9.6%),且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地舒单抗治疗患者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风险比(HR)分别为6.53(2.62~19.12)和2.34(1.17~5.01)][11,12]。此外,一项中国台湾地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纳入的132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词语汇总 .pdf
- 冀人版-14.风的形成 .docx
- “双减”背景下英语词汇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论文 .pdf
- 2024年物流知识:物流装备与标准化操作试题及答案 .docx
- 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一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身体我做主》课件 .pdf
-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上学期一检语文作文“对于学习而言,知道自己不会什么与比知道自己会什么哪个更重要”分析及范文 .pdf
- 2024年全媒体运营师制作技术及推广技巧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pdf
-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完善建议》6800字(论文)】 .pdf
- 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pdf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