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尚书》读书笔记--第1页
《尚书》读书笔记
《尚书》读书笔记1
夏商周距今已经是4000多年,因为这部书,才会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当
时的社会政治环境风貌。
《尚书》这部书记录了尧舜禹及其之后的商周时代的大事记,里边的典故后
世阐述的很多。
比如牧野之战,周公辅成王。里边的战争动员场景描写详实,很有身临其境
感。
中国最开始的文学是在史学中孕育的,文学主要记载当时的政治新闻。《尚
书》经过孔子的编纂,到了汉代跻身到儒家十三经的行列,足见该书的文史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时代,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相得益彰,很多学术
思想和学术著作蔚然可观,《尚书》《战国策》《春秋》等这些书籍的创作背后,
显示了当时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文学和史学创作,着眼于客观的政治立
场的需要,是以务实的姿态来著书立言。我觉得这样的精神才是最为今天的人们
所应该去借鉴和学习的。
《尚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文集,是记言体的史书,这样的题材能够
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人物的说话语气、神态,对后世的读者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尚书》读书笔记2
《尚书》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
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
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的,应该分别看待。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
《尚书》读书笔记--第1页
《尚书》读书笔记--第2页
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
的叫“誓”。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
为“谟”②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追记;当代史官也
许根据新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这些辞原来似乎只是说的话,并非写
出的文告;史官纪录,意在存作档案,备后来查考之用。这种古代的档案,想来
很多,留下来的却很少。汉代传有《书序》,来历不详,也许是周、秦间人所作。
有人说,孔子删《书》为百篇,每篇有序,说明作意。这却缺乏可信的证据。孔
子教学生的典籍里有《书》,倒是真的。那时代的《书》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无
从知道。“书”原是纪录的意思③;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
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
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
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
书”④。“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尊信的意味。至于《书》称为“经”,
始于《荀子》⑤;只是到汉代才普遍罢了。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
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
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⑥。伏
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
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
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
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
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来。伏生所藏的本子
是用“古文”写的,还是用秦篆写的,不得而知;他的学生却只用当时的隶书钞
录流布。这就是东汉以来所谓《今尚书》或《今文尚书》。汉武帝提倡儒学,立
五经博士;宣帝时每经又都分家数立官,共立了十四博士,每一博士各有弟子若
干人。每家有所谓“师法”或“家法”,从学者必须严守。这时候经学已成利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