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2.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最近,一段展示北京天坛四季变幻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视频赢得了众多赞誉,但争议也随之而来。一些网友对天坛的建筑风格提出疑问,他们认为天坛的某些元素似乎与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有所雷同。请你为这座古老的祭坛建筑群代言,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二、知人论世

读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梁思成先生的了解。

梁思成——才女林徽因的丈夫、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持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设计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1901年4月梁思成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辛亥革命后,梁思成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15年,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4年,赴美国攻读建筑学。从1932年到1940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物都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梁思成得到了丰硕的成果。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一部书成为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如今古建筑修整工作人员常用的工具书。

除了建筑学家,他还是建筑教育家。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举行婚礼,回国后,赴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梁思成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他的学生们总会记得梁思成给自己上课的样子:“先生虽然个头不大,但两眼炯炯有神,而且带着对建筑学专业的无比热爱和自信。”“先生的第一句话就说‘建筑是什么?它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它反映时代的步伐和精神。’”在东北大学,梁思成教三门专业课,林徽因教两门,他们不遗余力地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科班建筑人才,这批人后来为新中国贡献良多。

三、初读知文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讲的是建筑方面的知识,既有科学知识,也有文化内涵。

(一)观看视频,直观感受

播放中国建筑的相关视频,了解其艺术特点。

(二)阅读文本,梳理文脉

1.阅读,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明确:(1)中国建筑的影响

(2)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3)中国建筑的文法

(4)各民族建筑间的可译性

2.阅读1-2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

明确:文章前两段分别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即空间与时间层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3.阅读3-13段,思考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可概括为几个方面?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明确:

中国建筑九大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屋顶、主体、台基

群体建筑构成:左右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木材结构: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置极为自由。

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最显著特征之一。

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最主要特征之一。

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结构部分有高度装饰效果。

建筑材料的装饰性: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文章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从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4.阅读14-17段,思考作者笔下的“文法”和“词汇”各指什么?

明确:建筑必须遵循惯例法式,叫建筑的“文法”。如梁、柱、枋、檩、门、窗等构成建筑的构件叫建筑的“词汇”。其中“文法”具有拘束性和灵活性,它是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建筑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提出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

5.阅读18-20段,思考中国建筑的“可译性”具体指什么?

明确: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

文档评论(0)

高中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