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计算机网
络基础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信息
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程的任务
是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网
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网络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等诸多方面的
知识,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院针
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
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也为我院建立应用
型本科打下基础。
二、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和教材的应用
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方面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
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技术滞后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理
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环节很少,有的甚至就是纯理论教学。该课
程的教学大多围绕OSI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结构展开。很多
概念非常抽象,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甚至要求学生就算不明白
也要背下来。这样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概念,对网络缺乏感性的
认识,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
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
出现。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总是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节奏,介绍
的技术内容总是滞后状态。比如以太网已发展到万兆以太网,
VPN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正在迅速崛起。而教材里大
部分还以10Base-T等为主介绍以太网,VPN和无线网络则寥寥
几笔。
(二)教学方法单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是依据教材,通过
讲授、板书、PPT幻灯片等方式将知识像倒水一样灌输给学生。
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有一个误区。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
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
例如配置DNS服务器的实验仅仅是验证它可以提供名称解析服
务,一些学生做完实验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实验内
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是仅仅会做实验,
但不会把技术应用到具体实践当中。二是络实验教学环境。学生
的实验环境仅仅能满足完成教材上的验证性试验,而无法自己设
计实验,进行主动应用。三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大型网
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四)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教学的考试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是闭卷笔试,学生为了
应付考试,往往要抱着书本死记硬背。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对
知识的正确掌握。难于衡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
力。还容易出现抄袭、作弊等违纪现象。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
的提高,没有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
三、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
改革和实践:
(一)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同时结合网络职业岗位对人才的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
进行了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并加强了实践环节,
让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
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操作技能。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力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并已先培养兴趣
为目的,最先讲授学生感兴趣的“Internet应用技术”,让他们先感
受到网络的魅力,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在讲授理论时,一定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比如在介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时,让学生接触到网线、网卡、交换机、路
由器等相关设备。在介绍IP、TCP、UDP协议时,用协议分析软
件获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多元化教学
一般教师可以给学生直接提供的资料只有教材和讲义,实际
上这些并不能满足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需求。我们通过授课教师
的网站建立一个资料仓库,在上面汇集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资
料,包括本课程的前导和后续课程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某些理论形成的背景、课程涉及的技术资料、
工具软件及使用说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