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第1页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最近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能节约成本,谁就能生存。”

在通货膨胀日益高涨的今天,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导致企业

的利润率逐步降低,甚至出现了生存困难。许多企业都在寻找着适合

自己的节约成本的方式,其中零存货就是许多企业已经实行了的,或

者正在探索的节约成本管理模式。零存货管理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

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本文

旨在讲述零存货管理的相关概念定义,实行零存货的管理的必要性,

以及根据相关文献总结零存货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零存货管理的未

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零存货,管理模式、准时制

零存货,顾名思义是供、产、销三个环节都没有存货储备量。企

业实现零存货的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零存货消除

了原材料的库存现象,大大节省了原材料的保管、储存、领发手

续和对原材料存货的确认和计价等方面的开支;其次,企业由于

实现了零存货,产品成本不受期初存货成本结转的影响,这不仅

可以大大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而且由于当期产品成本中没

有掺杂上期成本高低的因素,从而有助于正确评价。

一、企业实行零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积压产品会限制这个目的

的实现,所以企业都反对积压产品,存货被看成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内

部因素。下面将详细说明企业实行零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第1页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第2页

1、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当企业持有大量存货时,相应数

额的资金就暂时沉淀下来,直到产品销售出去才能重新参加周转。如

果企业存货严重积压,为了获得流动资金支付工资等必要的开支,企

业可能被迫增加举债,支付额外利息;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大量减少

存货,甚至是零存货,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到其他方面,则可以取得投

资收益。可见,企业持有存货存在机会成本。

2、企业持有存货,会发生仓储成本。大量存货必然要占用仓储空间,

要耗费企业人工进行管理,存货本身在仓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损耗。

这种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将提高企业的成本水平。

3、企业持有存货,会掩盖生产质量问题,掩盖生产效率,增加企业

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当企业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从

在产品库中取出的在产品有次品,则可以再去在产品库中取用合格

品,这时次品的出现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会立即引起管理人员的

重视,不利于企业寻找次品出现原因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假设企业

生产效率低,市场需要大量成品时,有库存成品起缓冲的作用,不利

于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二、根据相关文献总结零存货管理的发展现状

对于“零存货”,我国理论界很多人认为,零存货是一种特殊的

库存概念,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

即不保持库存。”其含两层含义:一是库存货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

零;二是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

零,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第2页

零存货管理文献综述--第3页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发明了准时生产方式(JustIn

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production),

1973年以后,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

的作用,后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欧洲和美国的日

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推行开来,现在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它生

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推

文档评论(0)

152****64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