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检验人员培训内容
XX公司一致性控制计划培训
培训地点:二楼会议室
时间:2016年1月25日下午15:00—16:00。
培训人员:全体检验员
培训内容:改装汽车产品一致性控制计划
1.目的
对公司批量生产的产品与型式试验合格样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
以确保产品持续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批量生产改装汽车的认证产品。
3.引用文件
CNCA—C11-01:2014《机动车辆类(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
施规则》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职责
4.1质量负责人负责公司产品一致性的总体管理。
4.2与生产一致性控制有关的各部门职责,见《质量手册》中“管
理职责”。
5.工作流程
5.1结构及技术参数的验证
5.1.1质管部负责提出进行产品结构及技术参数一致性的验证,研
发部负责进行技术验证的实施工作。
5.1.2结构及技术参数验证实施的时机
——内部质量审核时;
——同一型式的产品连续生产200辆时;
——某一型式的产品连续停产六个月及以上,需要恢复生产时;
——当客户或(和)市场对认证产品一致性发生投诉时。
5.1.3根据关键外购物资及供方目录、《车辆一致性证书》中对产
品的描述,型式试验合格获证产品的《结构及技术参数》对以下内容
进行验证:
a.二类底盘、照明及信号装置、反光标识、尾部标志板等3C法规
部件CCC有效性的核查与申请认证产品申报资料生产厂家的一致性。
b.整车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使用状况。
c.产品中车辆识别代号、车辆型号、产品标牌、车辆商标、外形结
构等是否与型式试验样品及认证产品结构及技术参数一致。
d.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的其它规定。
5.2涉及一致性及更改的控制
5.2.1质量负责人对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
品的一致性进行确认。
5.2.2研发部负责认证产品的设计和更改,其中的一切活动均由质
量负责人进行确认。
5.2.3在认证产品的结构、标准、关键件等出现变更时必须通过认
证机构的确认,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而
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详见程序《生产一致性变更管理办法》。
5.2.4质量负责人负责认证产品的变更活动。
5.3关键零部件(材料)的控制
5.3.1关键零部件(材料)的识别
由质管部、研发部和采购部共同根据认证机构提供的《CNCA—
C11-01:2014《机动车类(汽车产品)强制认证实施规则》、产品特
性要求以及用户特殊要求确定关键零部件。
本工厂生产的产品经识别的关键零部件见附表《外购零部件的控
制》。
5.3.2采购部负责对关键零部件(材料)供应厂家的选择、评定和
日常管理,同时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其提供充分的书面证明材料(如:
营业执照、体系认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特种行业许可证等),证明
其质量保证能力、供货能力。同时每年对供应厂家通过其产品的质量、
价格、供货及时率、交货验收合格率、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定。具体对
其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应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5.3.3质管部负责进货检验,确保关键零部件(材料)满足认证产
品所规定的要求。以厂家批次检验为基础,按照《改装汽车外购物资
进货质量检验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强制认证(3C)零部件,在进货
检验时,确认其认证标志,并定期对其证书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以保
证强制认证零部件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认证产品要求的关键元器件和
材料不得入库,做退货处理,并认真填写检验记录,以确保认证产品
的一致性。
5.3.4检验人员须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进货零部
件或材料的检查和试验记录必须真实、字迹完整、清楚可辩,记录人
应在记录上签字、注明记录日期。人员资质要求按《人力资源控制程
序》的要求执行。
5.3.5产品的包装、搬运和储存按《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执
行。
5.4关键制造过程的控制
5.4.1关键制造过程的识别
由质管部和研发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