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pdf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能熟练运用假说-演绎法。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让学生体验假说-演绎法。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一)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孟德尔,了解了孟德尔用豌豆作

为实验材料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并知道了怎样对豌豆进行人工授

粉(杂交),以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

究一下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教师讲:豌豆对于株高有着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于豌豆在

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且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高茎的后代总是高茎,矮

茎的后代总是矮茎,很少人对此有疑问,但孟德尔对此展开了研究:

他将高茎和矮茎之前相互授粉(杂交)后发现F1代全为高茎。

问题1:为什么F1只有高茎没有矮茎?学生讨论并回答

可能的回答:生长条件;根随母本的性状;偶然现象等等

教师应将学生所提出的可能性进行逐一排除,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假说

-演绎法。最后展现孟德尔的假设。

问题2:双亲的遗传物质是否融合?

学生回答:融合或不融合

教师:如融合后代会有何性状表现?

介绍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等名词

问题3:在F1中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消失了吗?

可能的回答:消失或不消失

教师: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提示:F1X矮茎F1X纯种高茎F1XF1

后代出现什么可

如出矮茎来自谁?全为高茎能否说明?证假设成立?

问题4:F2中高茎:矮茎≌3:1,如何得出的3:1?是偶然的吗?

学生讨论,教师提出利用了统计学的原理,并呈现其它六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结果。使学生知道得出3:1的性状分离比并不是偶然的。

问题5:F1产生配子时它所含有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因子去向如何?

引出在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要进行分离

问题6: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什么?

可能的回答: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

教师讲解:为什么只能是由两个遗传因子组成。并介绍纯合子,杂合

子概念。

问题7:F1产生的配子如何结合F2才会出现高:矮=3:1?

教师讲解:为什么要随机结合

通过前面设置的七个问题串最终引出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四点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

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享,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二)性状离比的模似实验:

实验介绍:两人一组,每人手中一个硬币,在硬币抛落过程中,正面

代表F1产生的D配子,反面代表产生的d配子。并将每次抛硬币的

结果合在一起进行记录。每个小组进行三次以上重复实验。

问题1:为什么选择硬币作为材料?

答:有正、反两面,可模似F1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且在抛的过程中,

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可模似F1可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

1:1

问题2:为什么设置两人为一组?每个人手中的硬币可代表什么?

答:设两人为一组,每人手中的硬币可分别对应雌雄生殖器官。

问题3:为什么要把两人所抛硬币的结果结合在一起?

答:代表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问题4:为什么要全班分若干组进行多次实验?

答:多次实验相当于取大样本,方便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防止偶然

误差。

学生活动(过程略)

最终统计的结果大约为DD:Dd:dd=1:2:1

对分离现象解

文档评论(0)

181****59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