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标本被检验科退回原因分析.docx

常见血液标本被检验科退回原因分析.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血液标本被检验科退回原因分析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做好常规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之外,不能忽视实验室之外的影响因素如:临床医师列出医嘱,采集标本之前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过程、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护理部角度分析

1、患儿因素

由于小儿静脉暴露不充分,且肥胖患儿较多,采血时找不到理想血管,而导致抽血过程不顺利,针头反复提插,致使血液在注射器中已部分凝固;3岁以下小儿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血管细小,静脉压力不足,靠挤压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间断地被挤入注射器内,使采血时间延长,导致凝血;新生儿皮下脂肪薄,血管过细、脆性大,血管过于表浅,血流速度过慢,抽血时较困难或某些新生儿溶血等患儿由于其自身原因,穿刺困难,不能顺利抽出足够的血标本。患儿不配合,采血时患儿若情绪激动、剧烈哭闹,会引起血浆成分变化,如血小板增多、血凝和纤溶系统被激活,使凝固活性增强,导致所采血液易凝固。

2、护士操作中的人为因素

护士对采集血液时血管定位不准,采血时未能一针见血,来回穿刺,因针头的机械作用而造成红细胞损伤,外周及末梢血管过细不能一次性采出足够的血量,血流不畅时用力拍打穿刺点静脉,造成组织淤血、缺氧,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护士使用过细的针头或头皮针,采血针内径过细,血液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针径时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出现溶血。血液注入抗凝真空采血管后未立即轻轻摇匀或摇匀时间不够,血标本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护士对各种真空采血管的用途与作用机制不了解,选择真空采血管出错。

3、标本血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

采血量不足或过多会造成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当,血量过多使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可能性增加,会造成血液凝固;血量过少,抗凝剂相对过剩,会引起白细胞形态和体积的改变而影响检验结果。

4、标本送检不及时

标本放置过久,细胞壁通透性增高,加之不适当的保存环境,可使血标本发生凝血。

5、器具不合格

漏气、负压不够使血流缓慢,靠挤压穿刺部位上方使血液间断地被挤入采血管内,采血时间延长,造成凝血。

二、检验科角度分析

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见于标本溶血、标本脂血、标本出现凝块。

标本溶血原因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采集血液时血管定位进针不准,抽血困难以及采血后未及时取下压脉带可能导致溶血;

(2)标本运输不当,运送标本过程中剧烈震荡,也可能导致溶血;

(3)标本采集后用力振荡以及分离血清时操作不当等造成的溶血现象。

脂血的主要原因:

(1)患者采集血标本前,医护人员没有向患者做好采集前注意事项的工作,导致有些患者高脂饮食,标本出现脂血;

(2)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前输入脂肪乳等营养液体后采集标本,导致标本脂血;(3)患者本身出现脂代谢紊乱,导致标本脂血。

标本凝固的主要原因:

(1)标本采集后,护理人员未将抗凝剂和血液充分混匀;

(2)采集的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不符合要求易导致出现凝块;

(3)采血管过期、采血不顺利、血流量小导致采血时间长易导致出现凝块。其他原因如输液时采血、条码不清楚、留错标本、标本量少、标本污染等原因占不合格标本的比率较少,原因可能有:(1)临床护士对标本采集的不规范,没有按照《标本采集和运输指南》采集;(2)对护理工作人员标本采集知识培训较少;(3)医护人员对采血患者没有告知采血注意事项;(4)对特殊人群采血存在困难,易导致不合格标本。

tips:检验科专业角度分析溶血原因

1、病人血管不充盈,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捆扎过紧,并反复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引起血管内溶血;

2、穿刺不顺利,针尖在静脉中反复探寻,损伤组织过多,造成血肿而溶血:

3、混匀抗凝管时用力过猛或送检时振荡过大;

4、从已有血肿的静脉采血,血样可能含有已溶血的细胞;

5、未使用采血针,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抽血过快,采血后将血从注射器注入试管过猛,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

6、标本量不足,血液和抗凝剂比例失调,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

7、静脉穿刺处用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或碘伏未干即开始采血;

8、注射器或盛血容器不干燥或容器污染;

9、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气泡,发生溶血;

10、用真空管采血却未抽足量,即真空管内还残留部分负压,引起标本溶血。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