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人·一厂·一城”看时代变迁与重塑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变革时代的引擎: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以阿克莱特与纺织厂为例

探究1:探究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对社会生产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革?

走进阿克莱特

1732:出生在兰开夏郡(今曼彻斯特)的一个贫困家庭

1769:发明水力纺纱机并获得14年专利权

1771: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1771年之后:逐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工厂管理制度

1775:因发明梳棉、梳毛机、粗纺机等获第二项专利

1776:接连创办多家纺织工厂

1780:在曼彻斯特创办纺织工厂

1786:被授予爵士称号

1790:引进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792:去世,留下50万英镑的巨款

依据上表,说说阿克莱特最重要的成就表现为哪些方面?

任务:认识工厂制度

阿克莱特把以前分散在各家各户或者小作坊里面工作的手工劳动者集合在一起,放在同一个工作场地,实行分工。1771年,阿克莱特科罗姆福德建立了纺织工厂和机械制造厂,这个工厂装有水力纺织机,拥有几千枚纱锭,三百名工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

阿克莱特经常飞奔于各工厂之间,严密监督着工人生产的状况及其进度。在组织企业生产上,他“颁布和实施一个有效验的、适于大生产需要的工业纪律的法典。他把工人训练的极有规律,单单从机器发出的声音他就可以判断工人们是否在照常工作。

阿克莱特在其工厂中施行日夜两班倒的作工制度,每班工作12个小时,中间休息一小时以便用餐。为了促进生产,阿克莱特要求工人们勤奋工作,不得旷工,懈怠或不遵守工厂的纪律,如有违反便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对踏实做工的劳动者,阿克莱特则给予各种物质鼓励。

依据材料,概括工厂制度的内容,分析工厂制度的影响

第二部分重塑的时代: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以曼彻斯特城为代表

探究2: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①18世纪20年代,曼彻斯特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1848年,沿曼彻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城镇链接起来,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②1842年,曼彻斯特一份新闻报道描述:“黑烟笼罩在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散,人们抬头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吞吐着滚滚的黑烟,低头可以看到厚厚的煤灰覆盖着大地,到处都是黑灰色的建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分辨不出白天和黑夜了。”

——摘编自吴洋、卜风贤《19世纪以来伦敦和曼彻斯特雾霾的治理》

③1760年,曼彻斯特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的通车营运,1850年的曼彻斯特,更是有5条运河和6条铁路穿过。这些运河和铁路,成为“工业革命的生命线”。

——摘编自《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④曼彻斯特等新兴工业城市普遍出现兴盛的科学活动,独立科学家巡游各地举办讲座,讲授与工业革命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吸引大批民众参与。民间对科学技术兴趣浓厚,各地爱好者组成读书会;自愿组织逐渐发展成为社团。英国政府认为皇家学会等社团是国家的知识宝库,应给予种种方便,政府的鼓励态度使科技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摘编自赵文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科技社团》

⑤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

---百度百科

⑥曼彻斯特在公共卫生阶段对房屋的排水排污问题最为关注,市议会通过翻新或改建的方式……房屋的卫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新建住房的质量和结构标准也在地方条例中得到规定……市议会还对中心区的贫民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曼彻斯特选择以新建卫星城市的方式缓解市内人口、住房、工业等诸多压力。

——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⑦?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1868年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发表的文章

⑧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