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案学情分析怎么写(菁选
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篇一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
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
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
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
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
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
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
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
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
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
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
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
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
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
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
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
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
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
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这个结构的
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设计者,他的职能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
到这样的问题,教师“教的活动”完整有序,而学生“学的活动”零散而无效,“教的活动”丰富、
多样,“学的活动”机械、单调。所谓的教学流程,应该从学生角度进行,是“学的活动”的展
开。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注意到它是个问题,包括教学者和评价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鲜
的“教”而吸引,而对被淹没于“教”中的“学”失去了注意力。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一)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这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
喜欢跟教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教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力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
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
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
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查、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
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
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
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
策略。
(四)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