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pdfVIP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第1页

必修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宏观层面:本课属于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至第四单元),本课所属第一单元是中

国古代史的开端部分。根据归纳总结前四个单元的关键词分别包括统一、多民族等,因此确定中国古

代史部分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及其特征”。本课备课时注意从宏观层面上

凸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过程。

(二)中观层面:本课是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的第2课,本单元讲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确定本单元主题为

“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早期历程”。本课上承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下启第3课《秦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中华文明发展重要的过渡与转型阶段。本课备课时注意从中观层面

上凸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三)微观层面:本课标题及子目多出现“争”、“变”的字眼或相关内涵,本课分别涉及春秋战

国时期的政治变动、经济变动、思想变动等方面,确定本课主题为“在‘争’与‘变’中向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转型”。本课备课时注意从微观层面上凸显各国变法的必然性与思想激荡的可能性。

二、课标内容要求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专题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的表述,确定本课内容主

旨为从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过程中,在社会秩序的解体与选择中得到重构,分别包括失序、

思序、制序三个部分。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之前在初中阶段学习接触过部编初中教材68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和掌握。但是就高中历史学习而言,其知识掌握偏

碎片化,知识间逻辑关系存在问题,且史料阅读及信息提取能力还有待提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核心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目标

(一)五大核心素养分解

1、唯物史观:春秋末年铁器牛耕的出现与运用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同时引起了阶级关系

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互相征伐,诸侯国在各自为政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突破,由此

形成了了变法运动的潮流。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起源与百家争鸣,是这一时期社会大变动的思想反映,

同时各家思想学说对于未来的思考与建议又不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时空观念: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从春秋到战国动荡愈演愈烈的

总进程中把握社会转型的必要性,同时从空间分布上观察并分析春秋战国形势的变化。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2)--第2页

3、史料实证:通过呈现图片、文献等史料,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体会、理解古代人民为了

追求美好生活、诸侯国为获得兼并战争的优势而积极进行变法的选择。

4、历史解释:结合相关史料总结得出的相关史实,客观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给百姓

生活带来的破坏,同时体会变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对向封建社会转型的重要意义。

5、家国情怀:了解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体会战国时期士阶层进行思想创新的选择

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五位一体综合分析

1、能综合研读多种史料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变革,认识该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认同各民族人民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诸侯国为获得兼并战争的优势而积极进行变法的选

择,理解阶级关系变化与上层建筑变动之间的关系。

3、感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体会战国时期士阶层进行思想创新的选择及其历史意

义,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争鸣、阶级关系变化等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

系;华夏认同观念形成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审辩式教学是面向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全新育人范式,它涉及教育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师观

等各个教育领域,涵盖备课、课堂教学、检测评价等多个环节,本课设计即以审辩式教学的三环节十

要点理论作为指导。

七、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并尝试构建时间坐标轴线,经历了夏商周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发

展时期,历史进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2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