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范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范文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范文

上一款,我们共同阅读了指示参照性的法条,这一款所

要讲的“作为指示参照的法定拟制”和其共同作为立法技术

上避免繁琐的手段而存在。

法学上的拟制,是指,在明知(一定要是明知)两种构

成要件T1和T2存在不同的前提下,有意地等同视之。这不

就是指鹿为马么,嘿嘿,还真就是指鹿为马,赵高在明知那

个动物是鹿的情况下,还把它说成是马,这就是在明知有不

同的情况下还等同视之。

法律通过“T2系T1的一种事例”这类的语句来实现拟

制。但是法律作此类的“陈述”,并非在于陈述“T2是T1的

属概念”这样一个事实,而是在于通过“将T2视为T1的事

例”的方式,来实现将T1的法律效果适用于T2的目的。拟

制只是手段,适用同样的法律效果才是目的。这和我们前面

所学习的指示参照性的法条所实现的功能并无二致。

于此,我们所要讨论的便不是T2究竟是不是T1的事例

或者说“T2是T1的一个事例”的真实性如何,而是在于讨

论T2适用T1的法律效果是否具有正当性。接着用指鹿为马

的例子,如果赵高当时是在说“马是喜欢吃草的”,而他把

鹿说成马是为了强调鹿也是吃草这个特点的话,我们便不需

要去核实“鹿到底是不是马”,而是要去衡量“鹿是不是应

该吃草”。

再如,《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十六周岁以

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如此拟制,并非要陈

述“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已经满了十八周岁”,

而是在明知该公民未满十八周岁的现实的基础上,考量到其

已经能够自力更生,便赋予其和十八周岁的公民同样的法律

地位(按照拉伦茨的观点,这也是法律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

立法者为什么不采取指示参照这种较为明白的方法,非

得采用拟制的形式呢:

第一,通过将现有的案件事实视为原有的法条的构成要

件,可以使得法律在形式上保持不变,体现法律的形式稳定

性;

第二,在法律发展的早期,尤其是在面对背负盛名的法

典时,立法者总是怯于对既存的法律进行修改;

第三,在立法者对于“T2在事实上是否确系T1的事例”

尚有疑义,但认为应当赋予相同法律效果时,拟制便是一种

较为稳妥的手段。

当然,法律可以通过将T2视为T1的事例来达到指示参

照之目的。比如,合同法第45条第3句前半句:“当事人为

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此时,立法者基于诚实信用的考量以及附条件合同这一制度

的目的,明知条件尚未成就,也将其拟制为条件已经成就,

赋予其条件已经成就的法律后果——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

履行合同。

立法者也可以在“T2实际上就是T1的事例”的情况下,

通过“将T2视为并非T1的事例”的方式,达到其不将T1

的法律效果适用于T2的立法目的,这便是一种隐藏的限制。

比如,合同法第45条第3句后半句:“不正当地促进条件成

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所以,法定拟制,从其本质上来讲,其仅仅是一种表达

工具。其既可以实现指示参照的作用,也可以用来做限制或

者说明。拟制所要表达的意义,则需要结合法条的脉络体系

以及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方能知晓。

比如,合同法第45条。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

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

拟制这种工具,通常依然以指示参照的功能体现在立法

技术中。基于其将不同的事物通过“视为”的方式赋予相同

的法律效果,那么,便面临着这种一种风险:忽略了T1和

T2之间在事实上的不同之处,将应当局限于部分要件的等同

平视,扩张到T1和T2的全部,即将不应等同平视的部分也

赋予了相同的法律效果。

假如立法者不想接受自己所规定的等同平视扩张到事

物全部的这样一种结果(公平原则要求:同等事物同等对待,

不同事物要合乎其本质的差别对待),那么,在采用法定拟

制这种立法技术的时候,则得依据拟制之时所基于的法律目

的进行限缩行的解释。

文档评论(0)

186****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