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pdfVIP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县晨光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高一语文

温馨提示: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前面

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

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

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大自然的乐音,古人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

声”,此处的虫声指蟋蟀的鸣声。蟋蟀又称作蛐蛐、促织、秋虫,古书中也称

“蛩”,在秋日里最为常见。甲骨文“秋”字上面的字形就是一只蟋蟀,是用候

虫表达物候变化,反映时序更易。老杜诗《促织》写道:“促织甚微细,哀音何

动人。”蟋蟀的鸣唱似乎总是与秋风萧瑟联系在一起,又如贾岛诗《夜坐》写道: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古

诗词中,以蟋蟀作为寄托秋思的对象,就如梅兰竹菊的题材,已是一种近乎程式

化的修辞。

在人类前现代时期漫长、清寂的夜中,蟋蟀悦耳怡人的声响,穿透了暗哑的

暮色,为忙碌或闲适的日子点缀了许多逸趣。对于蟋蟀歌声的欣赏,中西之间是

相通的。蟋蟀是人类居所里常见的伴侣物种,秋天,蟋蟀由野外迁至室内,《诗

经》中写道“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唐风·蟋蟀》),以及“七月在野,八

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豳风·七月》),可见这种小虫不

惧登堂入室,成为人们家里的常客。对此,西方诗人有同样的认知,英国诗人济

慈的诗歌《蝈蝈和蟋蟀》将蝈蝈与蟋蟀的叫声并举,盛赞了两种鸣虫的歌声。前

者的声音发生在炎炎夏日,在草丛中阵阵传来,称颂了“夏日盛宴的喜悦”,后

者的声音则发生在寒日的炉火旁,与家中的温暖联系在一起:

大地之诗不曾间断,

孤寂的冬夜,寒霜冻结,

四周静无声息,炉边响起了

蟋蟀的歌声,室中的温暖

让人醺醺欲睡……

蝈蝈与蟋蟀标识了自然的节奏,将一年四季的轮回付诸一声声婉转悦耳的吟

唱。为此,诗人将它们的歌唱誉为“大地之诗”,寓意了自然的生生不息。而在

中国文化里,蟋蟀丰富的意旨也表达了古人对于自然造物以及天人关系的思考,

充满了人情与趣味。王世襄先生写道:“好蛐蛐一盆一盆地品题、欣赏,观察其

动作,体会其秉性,大可怡情,堪称雅事。”这样的乐趣微妙又难以捉摸,非得

浸淫在这一文化中良久,耳濡目染才能略知一二,无异于不为外人道的秘密。

相对于中国诗歌中的秋思,蟋蟀的叫声在西方更多地与欢快的情绪联系在一

起。法布尔对蟋蟀的歌声情有独钟,在他看来,鸣虫之中,蝉声太过嘈杂,蝈蝈

之声太过轻小,唯有蟋蟀之声嘹亮而不喧闹,还有起伏变化,悠扬婉转,惹人喜

爱。这也符合西方民众对于蟋蟀的判断——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虫子。实际上,

“快乐如蟋蟀”成了英语中的一个约定俗成的习语,大概是因为蟋蟀的歌声清脆

悦耳,并且蟋蟀喜欢呼朋引伴,在草丛中一唱一和,让人心情大好。所谓声无哀

乐,蟋蟀的叫声只是客观存在的声音,原本并无悲伤或欢喜之说,是人为它赋予

了主观的想象。王世襄先生在《蟋蟀谱集成》中称雄蟋蟀的叫声为“低唱求爱之

曲,‘唧唧……油,唧唧……油’,其声悠婉而弥长,真好像在吟唱‘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不仅‘油’、‘洲’相叶,音节也颇相似。”不过,这种拟声赋意

的方式恐怕是西方人无法领会的了。

蟋蟀是一种和人的世界密不可分的小虫,它们似乎不甘寂寞,一心要分享人

类邻居的悲欢。18世纪的英国诗人威廉·柯珀(1731—1800)在《咏蟋蟀》一

诗中写道:

住在我室中的小友,你怀着满心的欢喜,

在厨房的壁炉上鸣声唧唧,

无论身处何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