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八年级上册第8课,是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

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诗人,剧作家关于《三作家》的传记之一。

学生之前学过回忆性散文,知道了回忆性散文的一般特点,即所写得

人物都是真是存在的,为传记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认作者在本课中大量采用的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梳理课文,读通课文,从而体认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并初步了解茨威格关于传记写作的一般特点:不在于重现历史事实,

忠实记录传记人物的生平事迹,而重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

物的精神历程。

三、教师通过对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体认传记的一般特点:1.

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2.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来写;3.记述人物的

生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认作者在本课中大量采用的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难点:读通课文,从而体认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并初步了

解茨威格关于传记写作的一般特点。

第一课时

环节一: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1.列夫托尔斯泰(重点阐述历史上真是存在这样的一个人物)

2.分析题目:列夫托尔斯泰

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以一个人的名字作为文章的题目?猜猜作

者会怎么去写托尔斯泰?

设计意图:

突出本文与前面藤野先生的区别。引出本文是传记,即为托尔斯

泰所写的传记。

环节二:走进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

1.组织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分组讨论这个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通过这样的修辞手法写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什么地方?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4.让学生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其他关于比喻及夸张修辞手法得句

子。

5.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写?这样去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环节三: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习全文

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的内容

2.分组讨论根据教师的句式造句

利用这样的句式完成:

这是一张的脸庞。

这是一双的眼睛。

3.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对以上句式的教学让学生体认到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时

用是贬低的;而写他的眼睛时是赞美的,课文采用的这样的写法成为

先抑后扬。

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写?

5.学生讨论分析

6.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认到先抑后扬写作手法的作用:(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

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感,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先写

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

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先写坏的,后写好的,

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

文档评论(0)

LLFF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