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5页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3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等基础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刚刚接触到光学知识,已经学习过光的直线传播,经历了探究建立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对科学探究方法已有初步的了解,对光现象也有初步认识,但对于完整的基于观察的实验,提出科学探究问题、作出有依据的猜想和假设、制定初步实验方案等光学实验探究过程并不熟悉。

从思维方法上看,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渐提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借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够锻炼他们的协作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归纳能力;学生经历过多次探究实验,初步了解了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但是在独立设计实验方面仍存在考虑不周全、不合理的情况,实验操作仍然不够规范。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能够说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2.能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

1.能够基于证据、分析推理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发展科学推理能力。

2.通过借助光线模型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的过程,促进对光线模型的理解,发展模型建构能力。

科学探究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做出解释,在交流评估中修正完善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提高证据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分享与交流中,勇于表达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养成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3.通过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有关现象,体会学科的应用价值,激发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的确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复习回忆:

水面好像镜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古代的人利用水面看自己的容颜,发展到现在我们每天照镜子,我们一起看看镜子发展的历史。

2.明确研究问题

(1)介绍像:镜子中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小猫”,镜子中的“小猫”称为像。

(2)制定标准:像和物感觉一模一样,因此研究像的特点以物为标准。

(3)明确问题: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观察思考。

观察图片,理解“像”的含义。

观察思考图片中的像以物为标准有什么特点。

通过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体会平面镜成像所带来的美感和初步体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平面镜中的像是以物体为标准得到的。培养学生比较必须要规定标准的科学思维。

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培养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的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知探究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猜想

1.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当改变物体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时,像如何改变,根据图片,你可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吗?

2.总结学生的猜想: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

(2)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与物距有关。

(3)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1.确定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

研究像的特点,首先能确定像的位置,测量像的大小。

演示实验:

(1)平面镜前放一个发光物体A,平面镜中有A的像A,引导学生观察平面镜后面,发现没有像A,再用光屏接收,也不能接收到。这样的像被称为虚像。

(2)引导学生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再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物体B标记像A的位置。

(3)引导学生调节物体B的高度与像A完全重合,物体B与像A完全相同,因此物体B的高度即为像A的高度,就可以准确测量像A的高度。

2.探究1:平面镜所成像的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1)介绍学生实验器材:

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可以调节高度的发光体A、B,坐标纸,直角三角板,刻度尺,笔。

提问:如何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2)设计实验:

思考问题:

①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什么及如何改变自变量?

②因变量是什么及如何测量因变量?

③在实验中的不变量是什么及如何控制不变量?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探究2:平面镜所成像的像高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1)设计实验:

思考问题:

①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什么及如何改变自变量?

②因变量是什么及如何测量因变量?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