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木偶剧的由来简介.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偶剧的由来简介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历史

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

迎阅读,仅供参考。

 木偶在我国起源很早。《列子·汤问》说周穆王时曾有一个乐师带

着演员给他演出,“歌合律,舞应节”,但解开一看,原来是绑着皮革的

木头人。这种木头人其实就是木偶。当然,《列子·汤问》说木偶周穆王

时就已产生,不一定很准确。不过,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我国木偶的

出现最迟也不会晚于战国。战国古墓中曾出土过不少木俑,脸部彩绘,

身穿衣服,有的手足还能活动,这大概就是木偶。木偶和俑本来的差别

就不大,它们的区别只不过是看它作为陈设品、玩具,还是作为殉葬品

罢了。

 我国汉代的木偶比较发达。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莱西汉墓

发现一个大型木偶人,身高193厘米,头颅用整块木段雕成,有口、

耳、眼、鼻,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立、坐、跪,关节的每个部位都有

卯榫接合并划有拼合符号。这样的木偶制造是需要相当的水平的,因为

这种大木偶不仅要求造型准确,各关节的机械活动性能也要严格计算,

没有一定的技术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用木偶演傀儡戏,据说也源于汉代。唐代杜佑《通典》说“作偶

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传说三国时马钧创

作纤巧细腻的木偶,表演多种技艺,因而获得了“天下之名巧”的美称,

这是很可信的。马钧是有名的巧匠,他制作的木偶如果像上述山东莱西

发现的木偶那样能随意跪坐,操纵它表演各种技艺并不难。更何况汉时

已发明了牵丝木偶(提线木偶),用手牵动木偶举手投足,是可以想象的

事。

 唐代是木偶制作和木偶戏发展的时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

曾出土过两个木偶头像,分别带着纱帽和介帻〔ze责〕,眉清目秀,敷

彩谐合,雕刻非常精美。据记载,唐代的木偶戏“闾里盛行”,已有了杖

头木偶和发达的提线木偶之分。杖头木偶用操纵棒操纵木偶表演各种动

作,木偶只有半截露在屏幕外;提线木偶用线操纵木偶,演时木偶全身

露出,制作比较复杂。唐封演《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年间,木偶戏

演出者“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这表

明木偶戏已把尉迟恭和突厥作战的戏演活了,可见当时演出者水平之

高。

 两宋时期,木偶戏的种类更加繁多,有杖头木偶、提线木偶、药

发木偶和水木偶等。药发木偶是演出时施放焰火的木偶戏,演出情况比

较热烈;水木偶是舞台设在船上,以木偶表演钓鱼、划船、击球、舞蹈

的木偶戏。宋代由于木偶戏发达,演出的名家也比较多。1977年,河

南济源出土了两件宋代三彩磁枕,上面画了两幅傀儡戏画像,一幅为杖

头傀儡戏,一童子左手捺地,右手执一杖,杖头有一长袍傀儡;一幅为

提线傀儡戏,画中三个童子,左边童子坐在地上,左手提锣,右手以棒

敲击。中间一童子吹笛,左足抬起,似且吹且打着节拍。右边童子探

腰,右手握杖,杖上三根丝线悬一傀儡老翁,极力摹仿木偶艺人提线拉

线牵动傀儡的形象。这二幅图画虽是儿童游戏,并非真正的傀儡演出,

但它却形象地反映出宋代傀儡盛行和受人欢迎的情况。

 明清时期,木偶戏遍及全国。一些民间艺人,走街串巷,一根扁

担把一方箱式的舞台支撑起来,围上幔布,马上就敲锣打鼓,又演又

唱。这一时期,木偶戏又出现了“布袋木偶”(将木偶套在艺人手上进行

表演)、“铁线木偶”(用竹管套上铁枝操纵木偶表演)等种类,木偶的制作

形式也有了很大改进,这是因为木偶在民间越来越受到欢迎的结果。

 木偶是游戏、故事、玩具三合一的结合体,木偶“演员”是玩具,

所以木偶的制作要人物性格化、脸谱图案化、玩具化,而且要趣味、灵

巧。我国木偶的制作有非常艺术化的传统,木偶头的制作,一般是把木

头镂空雕刻,躯体以竹篾细扎,四肢用苎麻编织。木偶头的制作非常复

杂,木头锯成木坯后,要划出面部中线,定出五官,削出两颊,雕刻后

安上活动的嘴和眼睛,然后裱褙棉纸,涂上过滤的黄土、胶水,再修

光、彩绘、盖蜡、安胡须等。木偶头的形式,我国各地的风格不一样,

有的是采用“梨园戏脸谱”,有的是采用“京剧脸谱”,有的采用“客家调

脸谱”,然而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它必须带有玩具性,可供案头陈

设,这是木偶造型的一个基本原则。

 木偶的“表演”全靠表演木偶的艺人承担,因此木偶表演者一定要

熟悉剧中人的性格并通过连续的动作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作者在掌握剧

情的前提下苦练操作功夫,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必须恰如其分。我

国古代的木偶艺人由于多是穷苦人,走街串巷,演戏糊口,所以他们的

名字大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