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议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络隐私权是随着络时代的来临而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但是由于我国在法律上对隐私权规定的较少,加之我国用户保护隐私权的意识淡薄,实践中用户络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侵权主体既有络个人用户,也有络经营商,还有设备供应商。其法律保护的途径就是完善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一是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二是制定单独的络隐私权法;三是处理好与国际间的合作。
关键词:隐私权;个人信息数据;络隐私权
络隐私权一般是指公民在上享有私人信息和上行踪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一、我国法律对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将隐私权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权利逐步开始规定在我国的宪法和其它的法律部门里。但至今为此,一直未将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保护,而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肖像权、名誉权。因此,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采取的间接保护模式,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实际效力减少,隐私权寻求法律保障的实际可诉性、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受害者请求司法救济。涉及络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不便操作,根本无法为络隐私权提供足够的保护。具体体现如下:1997年的《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便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该办法还列举了各种危害计算机信息络安全的行为: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络资源;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侧除、修改或者增加;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络安全的行为。1998年的《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利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20XX年的《全国人大常委关于维护互联安全的决定》规定:利用互联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的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可以构成犯罪,依刑法追究刑事责任。20XX年《互联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规定:“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上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
上述这些规定只为络隐私权提供了笼统地保护,不便于实际操作,因此,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对公民的络隐私权提供充分的保护,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行业自律的模式来保护络隐私权。但是,这种模式在我国的效果并不理想,加之我国公民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不强,致使公民络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用户个人侵犯络隐私权的表现
1、在络上擅自公布、传播他人隐私。隐私权人对自己的隐私享有隐瞒权,同时也享有维护权。在络上擅自公布、传播他人隐私的实质侵犯了公民的络隐私权。在络上公布、传播他人隐私比起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不但成本低廉,而且传播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如,20XX年年初在互联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擅自公布他人隐私的恶性事件。好事之徒将他人的不雅照片上传到络,致使成千上万的民可以通过下载和在线的方式浏览。这一做法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2、个人未经授权进入他人系统收集他人的个人信息数据。这类“侵权者”大多是黑客(hacker),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窃取和篡改络用户的私人信息,被侵权者几乎无法发现或知道黑客身份。当前黑客(hacker)侵入他人电脑,攻击他人站,窃取、传播和篡改个人信息数据的事例屡见不鲜,对公民个人的络隐私权构成极大的威胁。其侵权行为具体表现在破坏他人通信内容的安全(如偷偷打开用户发送的邮件,浏览个人信息)、个人数据资料的安全(侵入系统进行破坏,致使系统瘫痪、数据丢失)。黑客行为不但是对络用户个人信息数据的侵犯,也对储存在政府或私人机构数据库中的个人数据构成威胁。
(二)络经营者侵犯络隐私权的表现
1、滥用Cookie非法获取、利用他人的隐私。几乎所有的大型站为协助络用户能更方便地浏览站内容,并了解络用户利用该站的基本资讯,都会利用一种称为Cookie的技术,以便准确而及时的收集络用户的信息。
Cookie为互联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络用户的隐私权。络用户在浏览页时可能并不希望他人知晓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但是络用户却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如果在电脑中设置禁止使用Cookie,就无法享有站的个性化服务,有些站甚至无法登陆。大多数站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