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第4课《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

4.曹冲称象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4.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学习

重难点

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体会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穿越古代遇称象

1.课前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和妈妈去超市买菜,超市阿姨会怎么做?出示:用秤称一称。

理解“称”。出示“称”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会意:“称”的甲骨文像手里提着鱼,表示称重量。

小问题:如何给手机称重?如何给一把花生称重?如何给你的同桌称重?

总结:完成称重的一个条件是需要有一杆足够大的秤。

2.学生观看大象视频,想一想怎么给大象称体重。

师:要解答这一难题,我们应该从古代人的智慧中寻找解答,让我们穿越回去看看吧!

3.出示任务:穿越回古代,正巧遇见曹操和一群人在看着大象发愁。

4.请你朗读课文,了解一下发生了什么事,并且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5.汇报交流识字以及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词语;曹操称象员外一根柱子议论打量停止重量秤杆砍木线条

生字:曹称员根柱议重杆秤砍线止量

重点指导“秤”:出示“秤”以及秤杆实物,指导学生通过实物认识“秤杆”“秤钩”“秤锤”,记住“秤”这个字。

(2)学习多音字“杆”。

“杆”字是一个多音字,读一声时表示杆子,用木头等制成的派一定用场的细长的东西,比如“栏杆、电线杆”;读三声时表示器物上较细长的棍状物,有的实心,有的中空,比如“秤杆,笔杆”。

造句区分两个读音:这个秤杆(ɡǎn)和栏杆(ɡān)是用的同一种木材。

(3)出示并认读量词:

一头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一棵大树一条线一艘大船

(4)运用量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古时候,有人送了曹操(????),官员们说要用(???)做秤杆来称象,曹操听了直摇头。最后,曹冲却用(????)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学习任务二:众说纷纭论称象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听了官员的办法后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2.合作讨论。

(1)感受象大。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提问:你能想象大象又多大吗?

(1)引导交流:文中写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观察教室里的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受?

(2)提问:文中写大象“腿像四根柱子”,对比大象和柱子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讲授“柱子”:我国古代的柱子多数是木头制造的,所以是木字旁。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比喻句可以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大象的高大。

(2)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提问: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议论”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呢?

点拨:议论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是指官员们在一起讨论、交流。

比较句子,理解“到底”的含义。

出示: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对比读两个疑问句的语气,找出不同,理解“到底”的含义。

拓展:用“到底”这个词说一句话,表达想进一步追究的意思。

预设:这块玻璃到底是谁打碎的呢?

讨论官员们的办法是否合适。。

(1)课件出示句子: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学生观察一杆秤的图片。提问:官员们提到的秤应该是这样的,你知道哪个是“秤杆”,哪个是“秤砣”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种秤需要人把整个秤都提起来才能测量物体的重量。

(2)课件出示句子: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3)提问:你同意官员的说法吗?(学生回答)所以曹操听了这种说法是什么反应呢?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板书:曹操摇头)

预设:“直摇头”写出了曹操对官员们的主意不满意。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指导朗读: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