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界定.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界定

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才予以精神损害赔偿,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仅仅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而不界定何为“严重”是不够的,往往会造成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困难,弄清为何规定要达到严重程度、严重的含义、确定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标准以及界定精神损害严重程度的具体方式等等这几个问题,对理论以及司法实践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严重程度、严重含义、确定标准、具体方式

一、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误诊癌症20载备受折磨,患者获赔精神抚慰20万”案:1990年5月4日,原告初某因排便困难到被告医院外科就诊,经入院检查诊断为直肠肿瘤晚期,医院为其做了肠造瘘手术,并告知其回家疗养,最多能活半年。20年后,也就是2011年3月20円,原告初某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查,结论是未发现肿瘤,经再三确定后,遂一纸诉状将误诊的医院告上法庭。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司法鉴定结论,认为原告初某因身体不适到被告外科就诊后,在治疗过程中被告的医务人员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并采取不当的手术方式,造成原告初某身体损伤的后果,给她带来了极大身体伤害和精神痛苦,不仅降低了她的劳动能力,减少了劳动收入,且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法院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初某各项损失共计25.6万余元,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20万元。

决定某些案件是否可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必须有一定的尺度,这种尺度即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由于历史传统、所处社会环境等的不同,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而且这种标准也往往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了“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该条文对于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有了明确规定,即要求精神损害结果达到“严重”的程度。该条文规定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才予以精神损害赔偿是合理的。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而不界定何为“严重”是不够的,将造成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困难,事实上我国法院在适用中标准是不一致的,当事人常常对判决书不服。

二、为何应达到“严重”程度

首先,我们这里要先解释“严重”所修饰的中心词“精神损害”,然后才能进一步理解第22条“严重的精神损害”。要认识到什么是精神损害,就要把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害联系起来对比着理解。这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有比较粗略的介绍。这里要结合“严重”的认定,通过对比,来做进一步的麵别。

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有所不同,精神损害实质是精神痛苦,财产损失看得见、摸得着,认定精神损害难度较大。一般从两个方面认定是否构成精神损害:一是从被侵权人角度。被侵权人身体被伤害,隐私暴露,名誉被是否就构成精神损害?有些国家的法院一般要求被侵权人的精神痛苦必须在身体上有表现。精神痛苦本来是内心感受,法院

重”程度时,要综合考虑侵害人的主观状态、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和被侵害人的精神状态等具体情节加以判断。在这一点上,与物质性人格权益不同,王利明老师主张侵害行为必须“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才能推定精神损害的存在。但他这里仍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

3、身份权益一般是因为婚姻、家庭关系而产生,内在有特定的人格和精神利益。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有关身份利益的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是与监护权被侵害有关。至于如何判断这种情形下的“严重”,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对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侵害亲权和亲属权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在以前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所没有规定过的,对于保护亲属法上的身份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既然司法解释己经指出,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那么,如果达不到“严重”的程度,是否就一定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了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如上文所述,第22条规定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才予以精神损害赔偿是合理的。但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第22条笼统的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损害”而不界定何为“严重”是不够的,将造成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困难,事实上中国法院在适用中标准是不一致的,当事人常常对判决书不服。

一般来说,评价精神损害之程度,应以受害人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程度来衡量,也就是说从精神利益受损害的程度来衡量。但对不同的被侵害客体,存在不同的特点。虽然上文在分析中,把它分类成了物质性人格权等,并分别进行考

文档评论(0)

139****94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