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疾病名:乳房湿疹
英文名:emzemamammae缩写:
别名:
疾病代码:ICD:N61
概述:乳房湿疹是发生在乳头及乳晕处皮肤的一种非特异性过敏性炎症。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哺乳期妇女多见。大多数为双侧病变,部分病人为单侧。皮疹为多形性,常有皲裂、瘙痒,易复发。有时可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损害同时伴发。
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病因:引起乳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多由于外源性因素与内在因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1.外源性因素机体暴露于外界如尘埃、花粉、日光、寒冷、炎热、潮湿、多汗、摩擦及动物的皮毛碎屑、化学物质、化妆品、人造纤维、染料、塑料制品等均可诱发。进食某些食品如鱼、虾、蛋、蟹或牛奶等异性蛋白可使乳房湿疹加重。
2.内源性因素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慢性扁桃体炎,肠寄生虫,过敏体质,有皮肤病湿疹、食物过敏等特应症的历史,有家族性倾向,代谢、内分泌、消化道功能紊乱,精神过度紧张,躯体过分疲劳,真菌污染等。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本病是内外因素相结合而引起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湿疹素质。在一些因素的激发下发病。因病因复杂,确切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病理分期根据乳房湿疹病理变化,临床可分为3期:
(1)急性期:表皮内水疱形成。周围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内或细胞间水肿,表皮内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浅层有血管扩张、间质水肿。
(2)亚急性期:表皮内水疱形成,表皮细胞间有炎性细胞浸润。中层棘细胞肥厚,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真皮内明显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
(3)慢性期:不见水疱,棘层显著肥厚伴上皮增生。表皮角化过度也可有不
2
全角化,表皮内有轻度水肿,真皮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增厚可见内皮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
临床表现: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大多数为双侧乳房病变,少数为单侧。病变部位在乳头、乳晕,特别是乳房下部,急性期皮肤表现为密集的栗粒大的小丘疹、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有点状渗出及糜烂面,有浆液渗出。可发展为红斑、结痂,并伴脱屑。皮损易转为亚急性或慢性而长久不愈,或愈后复发。在亚急性和慢性期皮肤浸润、粗糙、肥厚、乳头皲裂,但病变较软,不形成溃疡,乳头也不受侵犯(图1)。自觉瘙痒,婴儿吸吮时可有剧烈疼痛,停止哺乳后容易治愈。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根据下列特点可诊断为乳房湿疹:①发生于哺乳期妇女;②发生于乳头、乳晕及乳房下部的红斑、渗液、糜烂、结痂、脱屑、皲裂及瘙痒;③愈后又易反复发作。一般在停止哺乳后可治愈的特点可诊断。
鉴别诊断:
1.乳头湿疹样癌也称Paget病,临床上以乳头和乳晕的湿疹样表现为特点。多为单侧,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偶可见发生于男性乳房及其他富含大汗腺的部位。病变部位在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湿疹样外观,可见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疹,多有浸润结痂。皮肤增厚,稍隆起、硬,与正常皮肤边缘分界清楚,按湿疹敷药治疗虽能短暂好转,但不久即复发,且迁延不愈,病损扩展。乳头变平、凹陷,甚至完全蚀掉,可伴有乳房肿块及(或)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可帮助诊断。
3
2.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物品史,较常见的是乳房局部涂抹风油精、花露水、正红花油或其他药品,局部贴敷橡皮膏,使用深色乳罩等。局部的皮损表现为单一性的丘疹或者小疱,边界清楚,非对称性,去除诱因后皮损很快减轻或消失。
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局部糜烂、渗出或有乳头皲裂者,可减少哺乳次数,但应采用手工或机器及时挤出乳房中的乳汁,用小匙喂养婴儿,避免使用奶瓶喂养。挤出少许乳汁涂在乳头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和干燥乳头,对乳头皲裂起到修复表皮的功能。
2.药物治疗
(1)外用药局部治疗:局部皮肤有渗出时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或以0.05%黄连素水湿敷;渗出多时用3%硼酸液冷湿敷;轻度糜烂时可外用酚锌油、皮康霜、复方康纳乐或健疗霜外涂;对慢性湿疹可用去炎松尿素软膏、皮炎平、丙酸氯倍他索(恩肤霜)外涂。乳头皲裂严重时可用红霉素油膏、肝素钠软膏外涂。
(2)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在哺乳期一般不给予抗组织胺药物。如皮损严重时亦可口服扑尔敏4mg,3次/d,或赛庚啶2mg,3次/d,也可给予冻干卡介苗(唯尔本)注射液0.5mg,隔天1次肌内注射。胸腺素5~10mg,1次/d,肌内注射。还可加用钙制剂或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
预后: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预防:
1.去除外界诱因如热水烫洗,剧烈搔抓,脱离致敏环境,避免接触动物皮
毛碎屑、花粉等。
2.避免食用易致敏的食物或药物,如鱼、虾、蟹、蛋、羊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