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拓展课件.pptxVIP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拓展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学习目标];;文化典故;诵读鉴赏;[鉴赏]

开篇定调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的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巧妙过渡“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契合的;而其所象征、比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材料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材料二

祝英台近·北固亭

[宋]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材料三

题北固亭

[宋]王奕

杜老当年识恨遗,与天争汉死奚疑。

伏羱犹忆分三日,老骥空悲混一时。

往事竟随东逝水,新题全是北来诗。

如今多景楼头酒,免得诸公赋黍离。;材料四

【中吕】满庭芳·京口①感怀

汤式②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③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①京口:今镇江,是长江下游的重镇,古都金陵的门户。②汤式:字舜民,元末明初重要散曲作家。③海门:长江在镇江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此处长江为海,称镇江为海门。;[阅读训练]

1.材料二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点拨①年华易逝、鬓霜满头之愁,②无处用武、功业无成之愁,③山河破碎、时局动荡之愁,④朝廷偏安、不思收复之愁。;2.四则材料都写到京口北固亭的风景,分别抒发了什么情感?

点拨材料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思想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材料二抒发词人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材料三借北固楼上游客题写的诗歌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感叹。材料四借古城京口的凄凉清冷与扬州灯火的对比,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用典

[知识阐释]

用典主要是指引用前人的经典名句或者是历史典故、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等来表现诗歌中的语境和意境。古典诗歌讲究用典故来丰富内容,往往能达到既生动又含蓄的效果,增加可读性,又耐人寻味。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典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典故使诗句简洁凝练,含蓄而婉转,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用典方式有:;1.明用。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例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三国时期周瑜的典故。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了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时“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曹操用此典,表达了其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2.暗用。如果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就是暗用典故。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的“天狼”用了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3.正用。古人常常将典故用来自比,我们称之为正面用典。例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作者李白借“建安风骨”和“小谢”自比,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推崇。

4.侧用。是指从典故的某个侧面取用典故,即故意避开典故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故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这样写能达到深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例如梅尧臣的《田家》是这样写的:“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该诗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之悲苦;梅尧臣则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5.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在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