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赏析
牛顿与莱布尼茨微积分基本公式之争
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奠基人,由于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努力,使得微积分作为一个独
立学科建立起来,开辟了数学史的新纪元.两人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可谓殊途
同归.那么两人的工作有何异同呢?
他们都是在代数的概念上建立微积分,两人之前也有人曾致力于微积分的算术化,但终未
成功.两人都引入了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这样就使得微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易于理解,有利于
微积分的发展与普及.两人创立微积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四大问题———求
速度、曲线的切线、极值以及求面(体)积.两人也确实达到了目标,求速度、切线和极值归结为
微分,求积问题归结为积分,这样四大问题就归结于微积分.
两人的工作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着眼点不同,牛顿从物理或运动角度出发,而莱布尼
茨则从哲学角度出发.前者在求流数时借助于x和y的无穷小增量,而莱布尼茨则直接采用x
和y的无穷小量(微分)求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牛顿注重的是运动学上的速度,而莱布尼茨则
注重哲学上的微粒.牛顿看重的是微分,比如求速度、切线和极值,求积可以归结为反微分即积
分;而莱布尼茨则不然,他首先考虑的是积分,尽管积分要以反微分的计算获得、两人的工作的
差异还表现在牛顿热衷于使用级数,在他的流数术中大量地用级数表示函数,而莱布尼茨则反
对这样做,他宁可采用有限形式.
在引进新的符号系统这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牛顿的符号系统在先进性上则比
莱布尼茨的符号系统逊色三分,莱布尼茨曾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选择富有启示性的符号,而
牛顿则未这样做,这一点决非无关紧要,因为一套优良的符号系统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对于
普及这个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的微积分书籍和课本中采用的基本是莱布尼茨的
符号系统.
在微积分的发明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平分秋色.但是在发明微积分之后不久,发生了一场
不该发生的激烈争端.争端始作俑者是瑞士数学家德迪勒(NicolasFatiodeDuillire),1699年他
寄给皇家学会一本小册子,在里面他提出“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而莱布尼茨“曾从牛
顿那里有所借鉴”“作为第二发明人”.莱布尼茨对此予以反唇相讥,这样一场论战爆发了.
1705年,莱布尼获在《教师学报》上发表的对牛顿《光学》的匿名评论中间接地批评牛顿
在《曲线求积术》中“用流数偷换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随着争论的发展,皇家学会竟也不甘
寂寞开始介入,并于1712年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调查.
翌年初,调查委员会公布了著名的《通报》(CommerciumEpistolicm),宣称“确定牛顿为第
一发明人……那些将第一发明人的荣誉归于莱布尼茨的人,他们对他与柯林斯和奥尔登堡先
生之间的通信一无所知”.现在弄清楚了,这个《通报》竟然是牛顿的手笔,结果掀起了轩然大
波.考虑到这个委员会主要由牛顿的朋友哈雷、琼斯(WilliamJones,1675—1749)、泰勒、棣莫
弗等人组成,莱布尼茨义愤填膺,遂向学会申诉了对他的不公,并于同年7月发表了一份《快
报》(Chartavolans,牛顿讥讽其为“飞页”)愤怒地指责牛顿“妄想独吞全部功劳”.《快报》声
称,“一位领头数学家”断定牛顿17世纪70年代的发明只是无穷级数而非流数术.这里“领头
数学家”指的是约翰·伯努利,他是追随莱布尼茨卷入争论的欧洲大陆国家数学家的主要
代表.
这一年,莱布尼茨还发表了另一篇文章,题目是《微积分的历史和起源》(Historyetorigo
Calculidifferentialis),试图说明自己独立发明了微积分,随着争论愈演愈烈、甚嚣尘上,一部分
态度中立的数学家开始试图息事宁人,但牛顿一直未妥协.1716年莱布尼茨去世后,经过法国
数学家、物理学家瓦里克农(P.Varignon)再三调停,伯努利首先同意和解,年老的牛顿也听从
瓦里克农的规劝,无意再将争论无休止地进行下去,遂于172年重印《通报》最后发出了和解
的信号.持续了20多年的争论就此逐渐平息.
事实上,莱布尼茨从1684开始发表微积分学论文,当牛顿为第1687年在《自然哲学之数
学原理》中首次发表流数术时,有过这样的一段评论:10年前,我给学问渊博的数学家莱布尼
茨的信中光学》曾指出: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求极大值与极小值……这位名人回信说他也
发现了类似的方法,并把他的方法给我看了.他的方法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据科学统计基础(第二版)》 课件 吕晓玲 第1--3章 数据及其描述:统计量;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pptx
- 《数据科学统计基础(第二版)》 课件 吕晓玲 第4、5章 统计决策与贝叶斯方法; 再抽样方法.pptx
- 《数据科学统计基础(第二版)》 课件全套 吕晓玲 第1--5章 数据及其描述:统计量----再抽样方法.ppt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目6任务1活动2 “百度统计”的功能.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1任务1活动1 中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史.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1任务1活动2 网络营销创意方法和路径.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1任务2活动1 AI营销怎么玩?.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1任务2活动2 新职业介绍 ——互联网营销师.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2任务1活动1 网络分析调研报告怎么找?.docx
- 《网络营销实务》 拓展知识 项目2任务1活动2 违法收集用户数据,滴滴被罚80.26亿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