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茶馆读书笔记3000字
茶馆读书笔记3000字篇1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北京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为背景,
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中国社会的种种面貌。作为读者,我们在茶馆中见证
了各种人物的生老病死,社会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千。
首先,我被老舍先生的叙事手法所吸引。他以茶馆老板王利发的视角,穿插
讲述了茶馆中发生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茶馆中的人
物,也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社会。
其次,老舍先生的笔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王利发、常
四爷、唐铁嘴、松二爷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
茶馆这个小舞台上得以展现。这种展现不仅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也让我们看
到了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此外,老舍先生对社会现象的揭示也让人印象深刻。从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
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茶馆这个小舞台承载了大历史的
厚重。茶馆不仅是人物的舞台,也是历史的舞台。
总的来说,《茶馆》是一部揭示人性、社会和历史的伟大作品。通过阅读这
部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厚重,也更加敬仰老舍先生对生活的深
刻理解和独特洞见。
茶馆读书笔记3000字篇2
《茶馆》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对于满族民族命运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
和行为的描写中体现了强烈的没落情怀。
在《茶馆》之前其作品中没有一位亮明满族身份的人物!但《茶馆》中出现
了两个旗人形象松二爷和常四爷,分别是老舍批判和维护的对象。松二爷身上体
现的是三百年来积下的历史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
忘了自励。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他们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内部的冲击和外来的凌辱,必然使这个民族走向衰落。
老舍对于常四爷这个满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其满族情结
的第一次正面释放。常四爷,这个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是《茶馆》
这出戏里,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可见老舍对这个人物是付出了最大
的感情的,有满满的同情和寄托。”
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人们知道旗人下层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
者。二是要表明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三是
表现满族精神文化中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在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
操。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皇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饭”的马
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尤其是感到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后,他能冲口喊出:
“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出狱后就赶上庚子年,为扶清灭洋,他跟洋人打了几仗。
虽然国还是破了,但他的民族气节还在,“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
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其次,常四爷一生保持着满族人
“又倔又硬”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
糊!”“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再次,常四爷心地善良,正直豪爽,
为人仗义。在他还没没落时,看到穷苦人会施舍碗面给人。当自食其力时也没有
人穷志短,“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松二爷死了连棺材也是他化缘化来的!
作为旗人他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大清国应该受到历史的惩罚:“该亡!
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
敢于正视,才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老舍让这个勇于正视,敢于承担的
常四爷,告诉了我们满族还是个负责任的民族,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民族。
《茶馆》剧中描写的常四爷、松二爷两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的怎么活着和怎
么死的过程,倾注了老舍对满族生活和命运悲剧的深刻理解。一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使得整个满族抬不起头来,很多满族人为了生存,改姓改民族。“谁
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而旗人期盼着“谁也不欺侮谁”!
可是也只能,“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作者就是
有眼泪也流不出来。“旗人也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旗人呢?”这是一个民族的
悲哀,他要为这段悲伤的历史谱一曲挽歌。要给自己及后人,留下记忆,留下历史,
留下血与泪的教训。要将这一令他痛苦的历史现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保
留下来。他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极其深刻又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启示录。
茶馆读书笔记3000字篇3
茶馆读书笔记
茶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历史的见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