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1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整合 能力提升.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1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整合 能力提升.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知识体系明晰·阶段特征目录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明晰·阶段特征一、农业生产从古至今各阶段的表现1.古典农牧业阶段(1)表现: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涌现了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等文明区域,其农牧业都有长足的发展。(2)食物:居民食物结构因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在粮食方面,古代中国以粟、稻为主,古代印度以稻为主,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古代希腊以小麦、大麦为主,古代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2.传统农牧业阶段——中古时期(1)表现: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普遍使用铁制工具、畜耕、农家肥,国家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连续栽培制、一年两熟制、间种套种制取代了撂荒休耕制,农牧产品的加工、储藏等有了很大的进步。(2)食物:主要有美洲的玉米和根茎类饮食文化圈,西亚、北非、欧洲的麦食文化圈,东亚、印度、东南亚的大米饮食文化圈,非洲的杂粮文化圈。3.现代农牧业阶段——工业革命以后(1)表现:工业革命的成果广泛而普遍地应用于农牧业。包括普遍采用科学育种、水利设施、机器动力、化肥、各种农药、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2)食物:人类的食物结构渐渐趋同,主食渐渐都以稻米、面粉为主,还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对点训练1.下图是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79—前1213年)时期的墓葬壁画《森尼杰姆夫妇在田野上》,壁画描绘了森尼杰姆夫妇耕地播种、收割稻谷、礼拜神灵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埃及()A.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B.农业经营呈现多元化特色C.灌溉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D.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C解析壁画反映了尼罗河流域灌溉农业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起源和农业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营多元化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百姓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排除D项。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D.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A项正确;“保证了”“解决了”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C两项;“依靠新闻媒体监管”成为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二、中国食物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1.原始食物发展时期(1)时期:约1万年前至新石器时代。(2)特点:在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劳动工具的限制,获取动物性食物的能力要大大低于获取植物性食物的能力。食物的种类极少,结构也十分单一。2.传统食物发展时期(1)时期:从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19世纪。(2)特点:初期阶段仍以获取天然食物为主,基本没有食品加工产品。中期阶段,长江以南地区的食物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中后期阶段,食物生产的区间和空间加大,向西南、西北、东北等周边地区移民开发,向内陆地区的丘陵、山地、草地扩展,并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使食物种类丰富。这一时期食物生产区域也逐步形成。3.现代食物发展时期(1)时期:从20世纪至今。(2)特点:①食物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粮食总产与单产成倍增长,畜牧生产率提高,主要食物生产数量增长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②食品工业体系逐步建立,逐步形成了由食品制造、食品加工、酿造、饮料等组成的食品工业生产分类体系。③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即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工具和能源,大大提高了食物生产效率。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充分运用了现代社会经济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渗透到食物生产的各个领域,显著提高了食物生产中的劳动生产率。对点训练3.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粳稻”。这说明当时()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精耕细作技术水平提高C.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B解析材料体现出不同地区种植农作物存在区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这是精耕细作水平提高的表现,B项正确。4.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余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番薯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番薯传播到中国,对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人地矛盾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