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大题限时增分练10.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大题限时增分练10.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课结束大题限时增分练(十)1.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就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有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则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它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代表地主阶级主张王政复古与代表拥护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摘编自李甦平《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123123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夷语”,而学习“夷语”即“非王之道”,显示出很强的鄙夷色彩及排外心理。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不得不痛下决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摘编自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123材料三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123(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日本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特点:深度介入政治斗争(或与幕府统治、武士制度相结合;或与封建制度相结合);派别众多;成为日本的官学。原因: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日本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的接受(或朱熹学说、禅宗和武士性格有一定相通性);幕府维持统治的需要;日本学者的推动。12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列举当时开设的一所外语学校。背景: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天朝上国思想仍旧严重;一些开明人士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的兴起;俄罗斯文馆的经验积累;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的需要。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123(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在近代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特点:受到西方冲击而开始;全盘西化。潮流: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价值目标:科学与民主。1232.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1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1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123材料二在1661—1812年这150多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减少。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摘编自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123材料三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摘编自陈冰等《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