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过程性评价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基础全面练】

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反映出()

A.儒家学说以民本思想为核心

B.中国古代思想的民主化色彩

C.以人为本理念有久远的传统

D.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敬天保民”“仁者爱人”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等观点的提出,说明西周到春秋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C正确;据所学可知,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不是民本,排除A;据所学可知,周公、孔子和管子等人并不主张民主,排除B;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统治者接受,“思想始终为政治服务的特质”说法太绝对,排除D。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1)民为邦本,立君为民;(2)顺应民心,与民同乐;(3)重民生计,富民为要;(4)忧民爱民,解民疾苦;(5)正风敦俗,育民化民。

2.(2024·揭阳高二检测)有学者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比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道”“灵”“僧”等较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

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儒家思想仍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解析】选D。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以“孝”为字的名字较多,说明了正统儒学的广泛影响力,D正确;材料强调儒学的影响,未涉及三教合流,而且这一时期是三教并行时期,排除A;材料强调儒学的广泛影响力,这一时期社会思想是三教并行,排除B;C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3.(2024·佛山高二检测)北宋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得到发展。文学家强至以茶德喻人德,提出“茶品众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须清冷泉,性若不容垢”。强至的主张()

A.引导了社会风尚 B.推动了茶的传播

C.反映了禁欲思想 D.折射了理学观点

【解析】选D。理学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强至用茶德来比喻人的德行,特别是“烹须清冷泉,性若不容垢”这一句,强调了茶和人的德行的纯净与不容瑕疵,这与理学强调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相吻合的,故选D;材料并没有直接表明强至引导了整个社会的风尚,而是他对茶和人的德行的个人见解,排除A;题目中并未提及强至的观点对茶的传播有直接推动作用,他只是对茶进行了道德上的解读,排除B;禁欲思想主张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强至的观点更多的是强调茶的纯净和人的德行的纯洁,与禁欲思想不完全吻合,排除C。

4.1920年《觉悟》评论道:“劳工神圣!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与劳工为伍!”这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

C.新文化运动方向开始调整

D.思想革命与工人运动结合

【解析】选A。题干反映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广大群众深受科学理论的洗礼,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作用,故选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5.(2024·东莞高二检测)考古资料表明,距今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中,“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这体现了在城市布局中的整体规划,在文化上体现出对秩序的追求,“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体现了中心位置的特殊性,反映了稳定执中,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不能反映有容乃大,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建筑物排列较为规整,没有体现对祖先的崇拜和对人的重视,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然对人的活动的影响,不能反映天人合一的思想,排除D。

6.春秋时期,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老子的哲学思想追求()

A.天人合一 B.天下为公

C.为政以德 D.革故鼎新

【解析】选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追求天人合一,故选A。题干材料与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和革故鼎新无关,排除B、C、D。

7.(2024·广州高二检测)明万历三十六年大水,大量农田被毁,河北柏乡县引种籼谷(水稻),并从福建引种甘薯;清代江汉平原民众在灾年时,种植茭米、荞麦等生长期较短的植物代替水稻,洞庭湖区的民众大量采集水蒿、菱角等水生植物。这体现了()

A.重农抑商的治国理念

B.救灾体系的不断完善

C.高产作物的普遍推广

D.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选D。明清时期在面临灾荒时,积极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